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乐府诗《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乐府诗《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南朝]民歌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读曲歌·打杀长鸣鸡是一首南朝民歌, 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收入清商曲辞·吴声歌曲。
南朝民歌的特点之一是含蓄委婉,但具体到各篇,表现方式又有不同。大部分南朝民歌善用双关隐语,即利用多义词、同音词、同义词,言在此而意在彼,有比兴引喻的作用。这些作品的成就,多表现在语言方面。本篇则不用双关隐语,而是以巧妙的构思取胜。初看起来每一语每一句都平淡无奇,读完全篇才不由拍案叫绝。
欢娱恨短,乃人之常情。如何把这种人人均可意会,又不足赤裸裸为外人道出的特殊情感表达得充分而不流于轻薄、猥亵?本篇抓住人们司空见惯的乌鸟晨啼、雄鸡报晓作文章,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打杀”,即打死,这里的“杀”当死字解。 “弹”,谓以弓发丸射击。 “乌臼”,即鹗鸠,又名鸦舅,天明时比鸡还先叫。 “冥”,昏晦不明。 “都”,总共。后二句说但愿天接连地黑下去,一年总共天亮一次才好。
看起来主人公似乎很可笑:不是由于乌啼、鸡鸣天才亮,而是由于天将亮乌才啼、鸡才鸣,即使把世上的报晓鸡全部杀光,天照样还是要亮。这就如同一个人用毁坏钟表、撕碎日历的办法想要拉住时光一样荒唐。但正因为如此,才能把主人公的天真、痴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情痴才见情真,过于讲究理性则必然削弱感情,这或许就是科学与文学的分野吧。在中国文学史上, 以情痴写情真的例子屡见不鲜,给人印象最新的大概是西厢记里的“傻角”张生。人们对这个“呆鸟”的举动忍俊不禁,但又不得不佩服这个“情种”的志诚。本篇也是如此,主人公由情真而痴而傻,把肚子里的气朝长鸣鸡、乌臼鸟身上撒,作出荒唐之事,说出荒唐之语,而非此荒唐之事、荒唐之语则不能见其情真。
从心理学、精神现象学的角度看,某种感情到了极处,就会出现反常举动。如喜极而泣,悲极而笑。这里,主人公情深至极,于是忘乎所以,语无伦次。诗的作者敏感地捕捉到这一最能表达主人公情怀的举动,丝毫不加雕饰,却比不少在语言上精雕细刻的作品富有诗意,耐人寻味。作品妙就妙在,它抓住了这一点,而且仅仅抓住了这一点,无一语言情言爱,更无一语涉嫌猥亵,而读者自能体会主人公欢娱恨短的强烈程度,同时不流于鄙俗。有一首唐诗: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莺啼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从构思上看,两首小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恨来杀鸡弹乌,一个怨至驱赶黄莺。两首诗都高度凝练,短短四句,曲尽人情。但从风格看,一个较粗犷直率,是纯粹的民歌:一个较委婉细腻,显然经过文人加工。从感情强烈的程度看,后者远远比不上前者。
南朝陈徐��有一首乌栖曲:“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意境虽与前两首接近,但带有浓重的脂粉气,且“绣帐罗帷”云云,写来太露,已流于轻薄。从构思上看,这首乌栖曲原委明确,有始有终,但却似全而拙,空淡泛味,比起前两首要明显逊色一筹。
猜你喜欢
  • 李商隐《寓目》全诗赏析

    园桂悬心碧,池莲饫眼红。此生真远客,几别即衰翁。小幌风烟入,高窗雾雨通。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

  • 部编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七年级上全册古诗文默写)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全册古诗文默写,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测试理解默写,七年级上古诗默写,快,不用附答案。七上古诗词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 。2. ,江春入旧年。3.老骥伏枥,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

  • 白居易《乱后过流沟寺》全诗赏析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 写写关于山东的诗句,描写山东的精美文章诗句(少一点)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写关于山东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山东的精美文章诗句(少一点),描写山东的优美语言诗句,描写山东的诗句。1.济南的冬天---老舍写的就是描写山东济南的美好风光的文章! 2.齐鲁大地好风光, 一山一水一圣人, 东傍日韩西靠京, 黄河入口数东营

  • 陈世旭《难以忘怀的土地》

    柴桑街景。 方乐新摄1972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县里一位干部突然来到我务农的农场,说是县宣传组让我去参加一位模范人物故事的写作。那

  • 欧阳修《宴瑶池/越江吟》全诗鉴赏

    恋眼哝心终未改。向意间长在。都缘为、颜色殊常,见馀花、尽无心爱。都为是风流?。至他人、强来厮壤。从今後、若得相逢,绣帏里、痛惜娇态。

  • 王维《过沈居士山居哭之》全诗赏析

    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独自成千古,依然旧四邻。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埃尘。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善卷明时隐,黔娄在日贫。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前后徒言隔,相悲讵几晨。

  • 国学名句“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出处和解释

    【名句】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 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吃俸禄就行了,不要与人民争夺产业。这样,利益就可以均匀分配,而人民的生活就可以富足了。说明国

  • (郁达夫)《故都的秋》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

  • “颜叔子秉烛”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颜叔子秉烛》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诗经·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毛传》:“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