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下。
大人:有德行的人。
果:做到。
惟义所在:只看是否符合义。
【赏析】
孟子以“义”为行为准则的出发点,并以此来评判人物的优劣。孟子说: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说出的话不一定句句守信,欲做的事不一定处处兑现,只做符合义的事。
孟子认为,大义所在,应该依从。符合义的事情,就大胆地说,大胆地做。不符合义的事情,说出的话不必守信用,欲做的事也不必践行。如果刻板地以“言必行,行必果”来规范言行,就可能丧失“义”的准则,而有损仁义的事业。
孟子的意见与孔子的观点是相通的。在论语·子路里,子贡问孔子:“怎样的人才可以算是一个士?”孔子说:“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士了。”
子贡又问:“请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家乡人称赞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敢问再次一等的。”孔子回答说:“言必信,行必果,只是固执的一般人啊!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在孔子眼里,“言必信,行必果”,只是“士”当中最低一等的,可见孔子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评价不高。
孟子则从更高一个层次上,即以是否符合“义”为道德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言论和行动:品德高尚的人只遵从“义”,不符合义的承诺,可以不必认真对待;不符合义的事情,坚决不能去做。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昌龄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一首诗歌,作者王昌龄。上一句是“万里长征人未还”,意思是指在战争与征战中,有许多勇士牺牲在战场上,尚未归还故乡。下一句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说只要保卫龙城的英雄还在,就决不让敌人的胡马跨越阴山。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战争中英勇士兵的敬佩与悼念之情。这首诗意蕴深远,给人以励志与激励。
-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
春来无伴闲游少,行乐三分减二分。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
-
水有支流树有孙,重重门巷挂朱轩。三君雅望标人杰,千里澄波隔世喧。西对户庭徐孺宅,北传钟梵给孤园。欲知嗣续无穷胜,两两荣归汉使轓。
-
文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
名言: 文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
-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以描述竹林里的馆舍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与自然环境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着诗意与美感。整首诗语句通顺,表达了诗人对竹子与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恬静、祥和的意境。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王维独特的诗歌风格,被广泛赞誉为唐代名篇之一。
-
玉树记1从西宁飞往玉树。起得早,刚在座位上打了个盹儿,飞机着陆时猛一颠簸,我醒来,就听广播里说:玉树到了。一出机舱门,就是晃得人睁
-
别离杨柳青,樽酒表丹诚。古道携琴去,深山见峡迎。暖风花绕树,秋雨草沿城。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
-
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大历元年作,时崔旰未宁,故云干戈解缆。《寰宇记》:滟澦堆,在夔州之西,蜀江中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