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阻风》(张泌)原文|鉴赏|赏析
张泌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于春天去桂州(今广西桂林),渡洞庭遇风,阻滞途中,此诗即作于此时。
诗的前四句写景。首二句描写环境,渲染气氛。首句说连日大风,水上没有船只航行,只剩下一片白浪,景色萧条。“浩荡”,谓江宽水盛,然而江面愈是宽阔,愈见孤寂。次句谓船因风阻停泊于港汊,终日扑入眼帘的只是菰、蒲。“菰蒲”为生长于浅水处的水生植物。三、四两句写出了具体的地点、季节。“青草”,指“青草湖”,在今洞庭湖的东南部。诗题中说“洞庭”,而此处又写“青草”,是因为两湖相连相通的缘故。“浪高”,足见风大。“三月”,已是晚春季节。“扑”字写尽杨花随意纷飞之状。“一溪”,指整个水面。因此,暮春三月渡洞庭,杨花已是纷纷扬扬扑向水面,在红日西沉,夜色降临之前,遥望湖面,迷迷濛濛,一派烟景。四句诗宛如一幅湖上晚春图。
面对洞庭凄清、空寂的暮春景色,诗人感物生情。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情多”,当指愁情之多。凌乱的杨花随风而飞,给诗人平添了无限忧愁,自然使诗人“莫举伤春目”。“愁”本不可数,加上“极”字,诗人的满腹愁绪可知。愁情既如是之甚,当然想借酒浇愁,无奈身无分文——“兼无买酒钱”。真是愁上加愁,恼人的愁绪缠绕心头,无处可以打发。这两句接前四句写景而抒情言事,转承自如。情从景中来,极言凄苦烦闷孤寂伤感的心情。为了增强这幅“晚春图”画面的效果,深化诗篇的意境,末二句又转为写景,勾勒出暮春洞庭湖畔晚景。假如湖岸上是人声喧闹、渔家忙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许可以减少几分孤寂。可眼前却是夕阳沉没在烟雾凄迷的杨花间,湖岸上只住着稀稀落落的几家打渔人家,不成村庄。正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水上、岸上构成了一片萧瑟的晚春景象。
这首诗首联、颔联、末联写景,颈联抒情言事。经过景——情——景这一反复,诗意更深一层。言情景以风韵胜,这是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诗的格调寥落沉郁,颔联对仗工整。通篇诗不曾出现“风”字,但,“泊钓船”、“浪高”、“花扑”的画面,显然由风所致。作者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突出了诗题洞庭阻风。
夜泊洞庭湖边港汊,故有“绿杨花扑一溪烟”句,否则风景全不合矣,玩末句自明。(沈德潜唐诗别裁)
-
应为西陂好,金钱罄一餐。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无计回船下,空愁避酒难。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
-
作者简介干宝(生卒年不详),字令升,东晋初年新蔡(现河南新蔡县)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文
-
翩翩者鸿,率彼江滨。君子于征,爰聘西邻。临此洪渚,伊思梁岷。尔往孔邈。如何勿勤?君子敬始,慎尔所主。谋言必贤,错说申辅。延陵有作,侨 是与。先民遗迹。来世之矩。既慎尔主,亦迪知几。探情以华.睹著知微。
-
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王郎独为鬼录,世间无此玉人。 作品赏析【原题】: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三首其一谁识天闲老骥途。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简析】 暮春
-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
还客莫思家,客行方远道。还家自有时,空使朱颜老。禁城春色暖融怡,花倚春风待客归。劝君还家须饮酒,记取思归未得时。
-
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 (1) ,再拜言。 少卿足下 (2) : 曩者辱赐书 (3) ,教以顺于接物 (4) ,推贤进士为务 (5) 。意气勤勤恳恳 (6) ,若望仆不相师 (7) ,而用流俗人之
-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
-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稷契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