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百合花》全诗原文鉴赏
严兆鹤
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
自怜入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
这是一曲感物伤怀的低调吟唱,粗读平淡如水,细品意味深长。
向来诗人咏花,多留意于梅、兰、菊、莲、牡丹、芍药这些花中名媛,而咏百合者实不多见。欲知作者在百合花的身上寄寓了什么特殊的思想感情,还须扫清一下理解本诗的障碍,先从首句的“萱草”说起。
萱草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我们常见的金针菜,北方也叫黄花菜,是用它的干燥花蕾做菜蔬食用;在植物学上属百合科,花色和花形与百合花黄色的一种有相似之处。一是指它的典故意义。萱草亦作“谖草”,古人以为它可以使人忘记忧愁,这当然没有科学依据,纯属文学意念。诗·卫风·伯兮写道:“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解释说:“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这两句诗是“北堂树萱,慰母忘忧”的意思。因此后世的文人就以“萱堂”来指代母亲的居室,或直代母亲。在本诗中,“萱草”是一语双关的。然而从诗意看,作者所寄寓的是对世态人生的感慨,而不囿于一般的母子之情。
本诗妙在把百合和萱草放在一起作比喻性的联想,并以萱草为“忘忧之章”的典故意义去深化主题。黄色的百合花,是尽力去“学染”萱草花的“淡黄”色的,用心可谓良苦;并且亦能如萱草花一样“带露”盛开,不为不美。 然而百合花毕竟不是萱草,它不能被树之北堂,而只能立于“风斜”之中。“风斜”即“斜风”的倒装。诗眼正在接下来的“自怜入世多难合”一句,诗人仅从“百合”这个花名便翻出了新意;百合、百合,本谓事事顺心合意,然而偏偏就是这个“百合”,自“入世”以来却倍受坎坷。“多难合”与上句的“风斜”相照应,道出百合花处境的艰难。作者以花自况,表现他对个人失意的“自怜”,流露出对世态不满的情绪。不过,我们不能过高估计作者的思想境界,诗中百合花的形象没有那种清高自诩、愤世疾俗的精神品格。你看,“未称庭前种此花”这句,虽然真实地披露了作者“想忘忧而不能忘忧,想百合而不能百合”的精神痛苦,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旧时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无限伤感,但他的内心还是追求“种于庭前”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称”心愿而已。
本诗的艺术手法有独到之处:用典巧妙之至,浑然天成,毫无生雕硬琢的痕迹。语言朴素流畅,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于浅显中见深刻,于平凡中见新奇。
-
眷然怀楚奏,怅矣背秦关。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
-
我本畏酒人,临觞未尝诉。平生坐诗穷,得句忍不吐。吐酒茹好诗,肝胃生滓污。用此较得丧,天岂不足付。吾侪非二物,岁月谁与度。悄焉得长愁,为计已大误。二欧非无诗,恨子不饮故。强为酹一酌,将非作愁具。成言如皎
-
天净沙[1]·秋思马致远【原文】枯藤老树昏鸦[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3]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
-
(1947)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它是一部长篇哲理小说,也可以说它是加缪创作的顶峰。1947年发表,曾轰动法国文坛,获法国“批
-
● 一个人的格调并不全是与生俱来,它需要后天的陶冶与净化。这陶冶与净化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美育。 ——————罗 兰 ●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列夫·托尔斯泰 ● 人人
-
白朴 咏雪 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 ① 。冻凝沼沚 ② ,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
-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
-
陈藏一《话腴》:“赵昂总管始肄业临安府学,因踬无聊赖,遂脱儒冠从禁弁,升御前应对。一日,侍阜陵跸之德寿宫。高庙宴席间问今应制之臣,张抡之后为谁。阜陵以昂对。高庙俯睐久之,知其尝为诸生,命赋拒霜词。昂奏所用腔,令缀《婆罗门引》。又奏所用意
-
作者: 刘文田
-
《诗经·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诗经名句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