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龙根之歌》
尼伯龙根之歌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德国中世纪英雄史诗,分上下两部。上部名西格弗里德之死,下部名克里姆希尔德的复仇。故事源于民族大迁移后期匈奴人和布尔根德人的相互斗争,又穿插了许多其他历史传说。整个情节围绕女主角克里姆希尔德展开。史诗叙述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德向布尔根德王国容貌非凡的克里姆希尔德公主求婚,她哥哥巩特尔要求王子帮助他在比武中战胜美丽的冰岛女王布仑希尔德,才肯应允妹妹的婚事。王子帮助巩特尔比武获胜,赢得了女王的爱情。于是两对新人同时举行婚礼。婚后,王子携克里姆希尔德回尼德兰继承王位。10年后,巩特尔夫妇邀请西格弗里德夫妇到沃姆斯堡作客。两位王后勾心斗角,结下深仇大恨。布仑希尔德买通大将哈根,谎称外族入侵,伺机暗害了率兵前来支援的西格弗里德。克里姆希尔德发誓要报杀夫之仇,将尼伯龙根宝物运至沃姆斯散发;哈根担心她博得人心,遂将宝物沉入莱茵河。13年后,克里姆希尔德为报夫仇嫁给匈奴王埃策尔。又过13年,她设计宴请布尔根德王族。巩特尔兄弟率精兵赴宴,双方展开比武。克里姆希尔德借助边境领主的帮助,把布尔根德人斩尽杀绝,并手刃巩特尔和哈根,她自己最后也被愤怒的匈奴犬将杀死。
史诗虽以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的血仇为基础,写的却是欧洲中世纪社会。双方的冲突有着血仇的因素,而最本质的乃是权势、地位和财富之争。争执的双方积怨愈来愈深,终于发展成血腥的大屠杀,同归于尽。充分反映了封建主残暴、贪婪、冷酷的一面。但史诗更重要的是再现了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社会的生活和理想。巩特尔允诺妹妹的婚事,以及向布仑希尔德求婚,都具有出于政治利益而联姻的特征;史诗处处强调封建等级关系,两位王后不和的起因就是等级观念。宴会、婚礼、宫廷生活、骑士道精神等的生动描述都有着鲜明的上升时期封建社会的特征。尤其是西格弗里德的行为,他忠诚勇敢、恪守义务、消弭外患、忠于盟誓,代表了封建阶级的理想。
女主人公克里姆希尔德是一个复杂而又动人的形象。她容貌美丽,外柔内刚。她钟情于西格弗里德,但当她哥哥宣布要将其许配给一位骑士时,尽管还不知对方是谁,她便满口应承,依照封建规范,把家族利益置于个人爱情之上。她尊宠骄荣,安于婚后的幸福。丈夫被害,她矢志复仇,26年如一日,表现出磐石般的坚定与刚强。她的复仇计划缜密细致,表明她足智多谋而又手段毒辣。最后为追索尼伯龙根宝物,她竟手刃亲兄,显示了性格中冷酷、暴虐的一面!哈根是恶人的典型。他阴险、凶残,与西格弗里德恰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史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情节丰富曲折,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西格弗里德神奇的经历和超人的力量,以及卓绝超群的品格,闪烁着浓郁的浪漫色彩和理想的光辉;宫廷生活,宴饮狩猎,比武厮杀的描绘,则忠实于中世纪欧洲社会现实,富于日尔曼民族气息。史诗每四行一节,每行中有一停顿,两行一韵,被称为尼伯龙根诗体。
-
行路难(三首)李白【原文】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对食不能
-
湖州作 ① 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 ② 。小园幽榭 ③ 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 ④ 尽,江湖雪阵平。两山遥指海门青 ⑤ ,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 【注释】 ①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
-
《水仙·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咏水仙诗鉴赏 黄
-
本文形象生动而又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语言简练而又刻划细致、传神,发人深省的同时,也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
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篇一开始就蕴含着深沉的愁苦。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
-
欧阳永叔祭梅圣俞文 昔始见子,伊川之上,予仕方初,子年亦壮。读书饮酒,握手相欢,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记事碑·《柳州城西瓜碑碑文》(南宋·秦伯玉)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记事碑·《柳州城西瓜碑碑文》(南宋·秦伯玉)
-
上岳阳楼巍峨雄关据上游,重湖八百望中收。当心忽压秦头日,画地难分禹迹州。从古荆蛮原小丑,即今砥柱孰中流。红髯碧眼知何意,挈镜来登最
-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