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高句丽》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北周]王褒
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倾杯覆碗漼漼,垂手奋袖娑娑。不惜黄金散尽,只畏白日蹉跎。
高句丽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王褒此诗慨叹光阴流逝,表达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首句“萧萧易水生波”,典见战国策·燕策。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为太子丹复仇,并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前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萧萧易水生波”即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句而来。 “燕赵佳人自多”,是说燕赵之地多有象荆卿那样的慷慨悲歌之士。佳人,这里指有德才的人。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子丹即爽父曹真。可知“佳人”,在这里指有德才之人。
由燕赵悲歌之士而想到自己壮志未酬,三四句则表现了诗人极端苦闷的心情:“倾杯覆碗漼漼,垂手奋袖娑娑”垂手:乐府诗集卷七十六引乐府解题云:“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观此,则“奋袖”当指另一种舞。诗人大杯大碗地饮酒,涕泪齐下,又“垂手” “奋袖”,娑娑起舞。但痛饮浇不灭心中燃烧的火焰,狂舞驱不尽胸中的烦忧。读这两句,不禁使我们想到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他们都欲用酒与舞来忘却烦恼,寻求欢乐,但这欢乐的背后,无疑隐藏着更深重的悲哀。
诗篇卒章显其志:“不惜黄金散尽, 只畏白日蹉跎。“黄金散尽可再得,怕的是岁月蹉跎,功名难就!志士嗟日短,叹流年,此调回旋于许多有远大抱负的诗人的歌咏中。屈原唱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陶潜慨叹:“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十二首);李白高歌:“抚酒惜此月,流光畏蹉跎”(五松山送殷淑)。理想的枝蔓爬不过现实的矮墙,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使他们空怀热血,宏图难展,徒以浩歌赢得千古同情。
-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出处】唐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 【意思】明天眺望故乡,应该看到田埂上的梅 花。诗人用揣想的语气,预拟次日望乡时的情景,虽写对故乡梅花的依 恋,却强烈地反映出诗
-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作品赏析【注释】:
-
作者: 曹增渝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原题】:正夫饮遐举家留佳什仆酷爱其金斗玉泉之句辄次高韵
-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作者: 曹增渝
-
一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
-
第三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在改革开放早期,由于过于强调和追求发展速度,在生态环境上中国一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