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处】唐·浩然宿建德江 【意思】四野空旷,天显得比树还 低;江水清澄,水中的明月与人靠得那 么近。 诗句以空旷、清寂之景,写孤独、寂寞之情。“写景,而客愁自见”(沈德潜唐诗别裁)。“‘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张谦宜絸斋诗谈) 【鉴赏】 日暮时分,诗人将小船停泊在建德江畔沙洲岸边,随着夜色 的降临愈发生出浓浓的愁思。旷野一望无际,穹盖似的夜空似乎低垂下 来,几乎接触到树梢之上。一泓平静清澈的江水之中,明月的倒影别样地 清晰明亮,与船上的自己格外接近。诗人将天穹、旷野、清江在静谧的夜 幕下完整地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然而天地之间的旷 远又伴随着形影相吊的寂寥,为诗人本就敏感的羁旅之心增添了几分愁 苦,唯有凝望着水中的月影来求得些许慰藉。诗句所写之景清冷空旷,所 蕴之情惆怅凄凉。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原野空阔,江 水清澄的月夜美景。[例]淮河经江苏 入长江一段,水面浩渺;到了晚上,万籁 俱寂,节令又已经进入深秋,岸边纵然 有树,也早已木叶稀疏乃至尽脱;一眼 望去,越发显得空旷寂寥。孟浩然宿 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 的也是这种情境。(钱仲联等元明清 诗鉴赏辞典) 【全诗】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题】 这是诗人在旅途中写的诗。建德江是流经浙江省建德县境内的一段新安江水。诗写船儿在云雾缭绕的江中小岛边停泊,苍茫的暮色增添了流浪异乡的愁绪。远望空旷辽阔的原野,好像天幕比树还低,似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近看清澈的江水,映在水面的月亮好像是在亲近自己,又多少给人一些安慰。 诗中淡淡的乡思,脉脉的烦愁,与幽清的江边晚景融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清丽的图画。诗的后两句为写景名句,且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注释】 宿(sù):过夜。建德江: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 泊(bó):停船。 客:旅行者。这里指作者自己。 旷(kuàng):辽阔。 【全诗鉴赏】 这是一首以刻写景物出色,且成功地抒泄了作者情怀的景情交融的著名五言绝句,为孟浩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唐开元十八年(730)秋,诗人漫游越中之时。“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浙江省建德县的一段;浙江有二源, 北源为新安江, 南源为兰溪, 二源在建德县城东南会合。 起句“移舟泊烟渚”,写舟中,点出江上,意为将船泊停在江中水气笼罩的小洲边, 既点题, 又为以下的抒情写景张目。次句“日暮客愁新”写日暮,点出夜宿,意为停舟于烟气迷茫的洲渚,暮色中引起一番新的愁思。孟浩然的山水诗,大多是排遣仕途失意、穷愁苦闷之作。他是一位不甘隐没而又不得不终身隐没的诗人, 曾在 归终南山诗中感慨系之地咏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蔽庐。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引起唐玄宗的极其不满而发放回襄阳老家。作本诗之前两年,即开元十六年(728)冬,诗人冒雪入京应试,然而科场失意,于十七年冬又冒雪返里。还襄阳后不久,又离乡赴洛阳,旋又自洛之越,遍寻越中山水佳胜。诗人从洛阳动身时曾写 自洛之越一诗: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酒,谁记世上名。”可见,诗人的追寻山水,同谢灵运一样,是一种愤世、遁世的表现,而他的山水诗亦大多作于这次考进士落第后长期漫游吴越之地途中,情调低沉而微露疾愤心理。当他“八月观潮罢, 三江越海浔”(初下浙江舟中口号),游踪至建德江上时,正值夜晚之时, 泊舟夜宿, 凭舟闲眺, 暮色四合之中, 更觉前途迷茫,旧愁未消,更起一段羁旅怀思之情,是为“新愁”。故于本诗,不可但欣赏其写景之工妙, 而不见其 “客愁”之所在。在手法上, 开头两句也极有特点。“日暮”与 “泊”、“烟”联系紧密, 因日暮而泊舟停宿,亦因暮色而使江面水气迷蒙。同时,“日暮”又是撩起 “客愁”之具体时、空原因。两字简约, 联接上下两句, 通过时间、地点、环境之点写, 自然而然地引出“客愁”,可谓针线密切,笔法有致。又一般绝句之章法,于首句起,继句承,第三句转, 然本诗异乎此, 三四一联作对而结, 而转则置于 “客愁新”三字, 将承转两任均移于继句担之, 格式少见。 三、四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为一对句,铺写景物。暮江闲眺, 月光水色之中, 诗人见到: 原野平旷, 天空广袤, 遥望远方天际, 好象天比树还低; 江清月朗, 一顷澄澈, 俯看水中月影, 倍觉分外亲近、可爱。旷野烟树, 江水朗月, 极目如画, 历历在观, 确为写景之名句。其中“旷”与“低”、“清” 与 “近” 相依相存, 搭配有致, 匠心独妙。因 “旷野”而觉 “天低树”因 “江清”而觉 “月近人 ”; 反之, 又因 “天低树”而极显“野旷”, 因 “月近人” 而极显 “江清”。此, 通过审美视觉中景物幻比及诗人主体情感变化活动之描写,做了一次出色的意象传达,把诗人孤身夜宿江渚,心随明月而去的心境烘托而出。“低”、“近”二字,均为形容词转作动词, 分别与“旷”、“清”配合在一起, 极其传神, 使所写景物特色倍显而出。此联出色, 不止于单纯写景状物之工, 更在于景中融进了作者孤寂怅惆之情,与前面的 “客愁新”相呼应。试想:天地空旷寂寥,惟有冷清江水与江中月影与旅人为伴, 诗人满怀愁绪, 视近眺远, 在这宁静而广漠的宇宙中索思观照。我邀明月, 明月邀我, 无不亲近之至, 于是胸次大开,寂孤之愁心终于得到了些许慰藉。而欣悦之余,江水复不明净,皓月复又水中, 诗人之愁情复又再起。故此两句字面虽未见写情, 但画面上不见表现的, 读者从氛围渲染中未必体会不到, 所以只此四野茫茫, 江水悠悠, 明月孤舟, 诗人羁旅惆怅、思念故乡、仕途失意、理想幻灭、人生坎坷……,种种失意人生之“愁”情已跃然纸上,无需再加任何言说了。情在景中, 如花在镜中, 月在水中, 在此, 艺术的隐与显、虚与实关系处理的极其成功, 为情与景妙合无垠之佳句。故沈德潜评此诗说: “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此联在艺术表现上还另有特点。原野空旷,江面平碧, 月映水中,如此珲穆优美之江上夜景为何反与诗人徒添新愁呢?是因旅人孑然一身, 客游在外, 愈逢美景而愈触情思。故此联实以反衬手法, 以美景写哀愁, 倍觉其愁。 历代评孟浩然诗之风格为冲淡、清旷,此诗正复如此。全诗风韵天成,思与境谐,含而不露,于恬淡中见味,使人涵咏不尽, 为一意境清远的山水佳作, 同时亦为唐代山水诗创作中清淡一派优秀成就之代表作品之一,至于本诗及其它孟诗中山水与行旅相结合的表现特点,在推动谢眺所开创的山水与行旅题材相结合的创作新风,使山水题材彻底地从玄言诗的颓风陋习中解放出来,并开创盛唐山水行旅诗创作风气方面,其成绩就更值得肯定了。
猜你喜欢
  • 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敬慎) 人常常有断牙缺齿的事,但却从来没听人说过断了舌头。这是因为牙齿较坚硬,而舌头却十分柔软的缘故吧! (这是老子赞美柔软的话)

  • 辛弃疾《临江仙 探梅》全诗鉴赏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作品赏析【注释】①此闲居带湖之作。咏梅而扣住一个“

  • 《闺门秘术》原文和解析

    闺门秘术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

  • 五下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下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内容包括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资料和解读,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资料。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慢慢地散步,无意间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

  • 哲理诗《怜愚诗》原文和鉴赏

    一箇浑身有几何? 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 明镜催人白发多。 宋应星有《怜愚诗》四十二首,此为其一。讲用心专一之理。 首句讲人生有限。 “一箇浑身”,即一生。 “浑身”,全身,整个身子,此处

  • 白居易《采地黄者》全诗赏析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 马曰璐《杭州半山看桃》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马曰璐 山光焰焰映明霞,燕子低飞掠酒家。 红影到溪流不去,始知春水恋桃花。 诗题看桃,地点是杭州半山。起句就将人们带入特定的场景。以“焰焰”二字描绘了山光的特色,红光艳艳,如簇簇火苗燃红了整个山野,山

  • 王维《寄荆州张丞相》全诗赏析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内容包括8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填空,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填空,8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填空。《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

  • 哲理诗《咏怀(其三十三)》原文和鉴赏

    一日复一夕, 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 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 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 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 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 谁知我心焦? 这首诗是阮籍的代表作之一,集中表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