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苏轼《荀卿论》原文|赏析|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苏轼《荀卿论》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生,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 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 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 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尝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唐宋八大家的手笔,都是作人物史论的行家里手,其中三苏尤甚,而东坡为最。苏轼的人物史论,一扫汉代以来经师腐儒迂阔板滞的文风,也远非轻疏狂野之士所能解悟参透。苏轼承唐以来古文运动的渊绪,大扬北宋散文革新的清风浩荡,集众家之长,行文简练畅达而又波澜纵横,风格卓然而立。臧否历史人物,切中肯綮,成为有史以来人物史论的大家,影响了整个散文史的流变。

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况,赵人。时人尊而号曰为“卿”。50岁始游说于齐,三为祭酒职;继而赴楚国,由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用为兰陵令,著书立说终老此地(今山东范山县兰陵镇)。荀子是儒家春秋战国时期后期代表人物。因此,东坡提起笔,即言“尝读孔子世家”,把儒家的正宗人物孔子抬出来作为师统,以师道论后世传人“是非”。东坡立言立宗师,有宗可祖,言即有托也。“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生。”显然孔圣人余威犹在,学生不敢愈越规矩,“放言高论”。其由在于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均以“替天布道”者自居,学说纷立,流派各呈,即便各家传人欲“放言高论”,另有创见,也须自识标榜为名家正统真传,而非异端邪说,以求取信于诸侯,使学说为各国君主采纳。到了荀子手上,儒家学说实质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转化,但为便于游说之见,荀子也必须“言必称先生”,也抬出孔子为其学说推行鸣锣开道,更加司马迁对荀子是持肯定态度的。基于此,东坡这一笔及其下文笔意,明似说荀子,承孔儒圣贤齐治天下,暗则以下文大量的李斯之“罪”,微辞腹诽荀子的学说,以史家笔法,春秋笔意,表明自己对荀子的观点。东坡这也是碍于前人对荀子的褒论已成定案,如韩愈认为荀子师承孔圣,与孟子并称。而韩愈又是东坡的“先师”也,一上来便生硬地“翻案”,难免要引起聚讼纷纭,卷入无谓的是非之论。更何况东坡主张言说“平易正直”,不“放言高论”因此行文便曲折委婉多了。这样,即便论述不当,“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至此,东坡先立下论荀子是非的“标本”,为下段展开论述,打好伏笔。言先意后。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孔子的三个门徒,一个骁勇,一个善辩,一个艺巧,常人看来,都有值得称颂的特质。奇怪的是,三个人“每不为夫子之所悦”,孔圣人每每不喜欢他们这些招数。唯独刚毅木讷鲜言的颜渊,没有什么特长技能,跟常人一样,却深得老夫子器重,视为仁儒真传弟子。这是为什么? 东坡笔势起垫到此,轻轻一振一抖,言孔子的判定真传与否的心思,乃在于听其言、观其行,“观其意之所向而已”,不仅仅只看弟子口头上说些什么捍卫接班之类的誓词。圣人眼光远大,早有预料:“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即言孔子料定后儒要“各抒已见”,自作主张,曲解“仁义”,所以孔子言行四平八稳,和谐中庸,不作“非常”之论,免得后儒断章取义,逐妄谵言。并从学生中选出个“默然”颜渊为模范,圣心真是良苦也。东坡立起夫子“不敢放言高论”之标,等于说明了如果荀子有“放言高论”之说,则违背先儒遗训心愿也,则非儒家门徒,则当贬非之。显然,东坡这种类推法,已把荀子悄悄地逼到了死角上。俨然是“你荀子貌似儒家,实则反儒也”的笔意。

紧接上文意,东坡不点破“春秋笔法”的虚言此实说彼的含义,在伏好荀子违背孔子师统的文笔后,又进而反论荀子的学生李斯如何大逆儒道,焚毁诗书,厉行法治,违背“仁义”,从而把这种罪愆归咎于“徒不教,师之过”的荀子,滴水不漏“改变”了前人对荀子的褒论定案。李斯(?——前208),楚上蔡 (今河南上蔡西南) 人,从学于荀卿,初为吕不韦舍人,后事秦王政,因谏逐客书,劝阻秦王逐客,而为秦王政重用,为秦王灭六国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秦一统六国后,任丞相,追随巨奸赵高,后为其所忌被杀。成也赵高,败也赵高。李斯的所作所为,以东坡儒家正统眼光看来,实属大逆不道。原以为李斯是背叛荀子师道,“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当时的秦国,被儒家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教出来的学生居然与“虎狼为伍”,其师岂不有过乎?到此,东坡才显露出对荀子的直接评论。“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

就此一点,东坡显然认为荀子已违反了孔子的言语“平易正直”的真意。东坡信笔一点,瞧,连孔圣人的师戒荀子都破了,而且进一步连世所公认的孔子真传孔孙子思及孟子也不放过,“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东坡一而再,再言荀子又“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瞧,荀子竟敢言“天下众人,仁人义士”本性皆恶,跟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纣无二,而贤君仁主的偶像尧舜倒变成伪君子了。东坡以这样的语气议论荀子,以荀子的“性恶论”在大众心理上造成的所谓“反感心理”,断定荀子“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那就难免出李斯这样的不孝弟子了,师徒俩等于共同离经叛道,脱离孔圣正儒了。从而把荀子的理论推翻。

随着东坡如此这般的儒家“正统”眼光看待荀子的奇谈怪论,那么李斯的所谓“暴殄天物”的行为,显然就是“仁义之士”所无法容忍的了。且看李斯“无所顾忌”与“残暴”赛过任何“小人”与暴王之最桀、纣。“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李斯这种“独”夫民“贼”似的做法,决非“独”家经营,自己首创,“必有所恃者”有所本也。罪源祸根彻底落到其师荀子的头上。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东坡结结实实把荀子判了个“死刑”。荀子“死因”乃在于前面已提及的荀子“历诋天下之贤人,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放言高论,结果使学生李斯“以其学乱天下”,“上梁不正,下梁歪也。”荀子李斯师徒如此这般的“高谈异论”胆大妄为,自然要被自视为儒家正统的苏轼逐出孔门了。因为孔门是容不得奇谈怪论、异端邪说的。何况还打着孔夫子的旗号而干着反孔行为的荀子师徒呢!

苏轼正是以这样虚实映衬互托,正反交错论述,层层归谬的论证,否定了荀子正统儒家的形象。这自然只是苏轼的一家之论,至于荀子真正的历史地位与思想价值,荀子的唯物观、逻辑论等等,决非一纸两纸能够臧否褒贬得明白的,那自有史家的公论。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我们欣赏苏轼人物史论奇峻的文章笔法,只是欣赏中要细加品味而已。



猜你喜欢
  • 语文考试古诗词错反思(语文词语默写错太多,反思怎么写)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考试古诗词错反思,内容包括考试语文默写古诗错了要写以后怎么样的检讨书要怎么写,语文词语默写错太多,反思怎么写,语文考试后的反思100字。语文期中考试反思与总结可以这么写语文总体来讲考得很差,很不理想。主要是这几个原因:第一就是平时上课光顾着记笔记了,并没有完全参入到课堂里

  • 梁积林《伫望(组诗)》

    门一声鸟鸣,如同一把铜锁里的簧动开我言语开我天空开我血管里的一个库存我的河流高高在上我的星辰滴水成冰每一次劈柴,都是一次航行每一个

  • 杜甫《秋兴八首(其五)》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秋兴八首(其五)杜甫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

  • 范成大《满江红》:竹里行厨,来问讯、诸侯宾老

    满江红 【宋】范成大 竹里行厨,来问讯、诸侯宾老。春满座、弹丝未遍,挥毫先了。云避仁风收雨脚,日随和气熏林表。向尊前、来访白髯翁,衰何早。 志手里,功名兆。光万丈,文章耀。洗冰壶

  • 孟浩然《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全诗赏析

    一作与王昌龄宴王(黄)十一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漆园有傲吏,惠我在招呼。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 教师古诗词教学问卷分析(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教师古诗词教学问卷分析,内容包括如何优化文言文教学教师调查问卷反思,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古诗文阅读教学问题和对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古诗词时中国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

  • 韦应物《慈恩精舍南池作》全诗赏析

    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缘崖摘紫房,扣槛集灵龟。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积喧忻物旷,耽玩觉景驰。明晨复趋府,幽赏当反思。

  • 白居易《病中哭金銮子 小女子名。》全诗赏析

    岂料吾方病,翻悲汝不全。卧惊从枕上,扶哭就灯前。有女诚为累,无儿岂免怜。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

  • 《南宫赋》张俊锐散文赏析

    斗转星移,日月盈晦,瞰时空叠化,依稀群雄逐鹿之弄影;皇天浩瀚,地脉深邃,听风啸雷鸣,犹闻黄巾义士之呐喊。远溯勾陈,先民筚路蓝缕,劬

  • 中国古诗词大会第四季报名(怎么报名参加中国古诗词大会)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国古诗词大会第四季报名,内容包括怎么报名参加中国古诗词大会第四季,怎么报名参加中国古诗词大会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每年什么时候开始报名我想报名第四季。需通过中国诗词大会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报名方法:微信搜索“中国诗词大会”,关注微信公众号。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