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⑤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⑧
【注释】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达旦,到天亮。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时在齐州(今山东济南)。②“明月”二句:语本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端起酒杯。把,持。③阙(que缺):古代宫殿或祠庙前的楼观,通常左右各一,以中间有空缺,故名阙。“今夕”句:语本唐·牛僧孺周秦行纪:“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④琼楼玉宇:玉石砌筑的楼宇,借指天上的宫殿。典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瞿笑曰: ‘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禁受不住。⑤“起舞”句:语本李白月下独酌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弄,赏玩;嬉戏。⑥绮(qi起)户:雕饰华美的门窗。⑦恨:憾;不满意。⑧“但愿”二句:语本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又唐·许浑怀江南同志:“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译文】 皎洁的月亮从何时开始有的?我不由得端起酒来问青天。今晚天上宫殿里是什么好日子,月儿竟这样亮、这般圆?我真想驾长风返回月宫,但恐怕琼楼玉宇虽美,却有着难以忍受的寂寞清寒。还是乘着朗朗月光翩翩起舞吧,它怎能比得上美好的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轻轻洒落到镂花饰彩的门窗,直映照得离人不能合上双眼成眠。想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憾吧?为什么偏偏在亲人们不能团聚的时候,才变得亮又圆?细想起来,人生多有悲欢离合的遭遇,月儿也难免那阴晴圆缺,十全十美的事从古来就极少见。我只愿普天下离人们都长久安健,在一轮明月清辉的共同照耀下,把千里相隔的心紧紧相连!
【集评】 宋·蔡绦:“歌者袁綯,乃天宝之李龟年也,宣和间供奉九重,尝为吾言:东坡昔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澒涌,俄月色如昼,遂共登金山山顶之妙高台,命綯歌其〔水调歌头〕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歌罢,坡为起舞,而顾问曰:‘此便是神仙矣’!吾谓文章人物,诚千载一时,后世安所得乎!”(铁围山丛谈卷四)
宋·胡仔:“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宋·张炎:“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词源卷下)。
明·卓人月、徐士俊:“画家大斧皴,书家擘窠体也”(古今词统卷十二)。
清·先著、程洪:“凡兴象高即不为字面碍,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惟后半‘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等字,苛求者未免指此为累。然再三读去,抟捖运动,何损其佳?少陵咏怀古迹诗云:‘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未尝以‘风尘’、‘天地’、‘西南’、‘东北’等字窒塞,有伤是诗之妙。诗家最上一乘,固有以神行者矣,于词何独不然?”(词洁卷三)
清·黄苏:“缠绵惋恻之思,愈转愈曲,愈曲愈深,忠爱之思,令人玩味不尽”(蓼园词选)。
清·刘熙载:“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艺概卷四)。
清·郑文焯:“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湘绮诵此词,以为此‘全’字韵可当三语掾(案即‘人有悲欢离合’三句),自来未经人道”(手批东坡乐府,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卷一引)。
【总案】 苏轼知密州(今山东诸城)时已是三十九岁,生命的途程似乎已经过半,开始由盛转衰了;而前此饱尝人世挫折和宦海险恶,至今仍流徙未安,在个人生活中也遭遇到大不幸,受妻王弗去世十馀年,唯一的弟弟又两地悬睽,无缘聚首,所以当中秋之夜,就凭词来抒写胸中积郁。通篇以咏月贯穿始终,亦景亦情、物我交浃而盘旋倾下,表现了既响往超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美丽奇妙的神话传说融汇一体,虽感伤离索却处之达观,带有相当的肃穆性、深邃性与丰厚意蕴;而他奇特的想象、奇高的兴会假奇富的文才,一起溶解到皓月临空、美人千里的审美境界中,更显得寥廓高远、超绝尘俗,在经历宇宙意识的升华后,越发备具朦胧性、神秘性与恒久的艺术价值,展示出他的人格美。总之,全词既想落天外,又笔墨圆转如意,境界浑成,犹如无缝天衣,丝毫不见人工联缀雕饰之迹。前人推之为咏中秋的绝唱,洵非溢美之辞。
-
《颜叔子秉烛》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诗经·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毛传》:“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
-
瞿唐峡口的曲江头,漫长的风烟遥接着素秋的气息。杜甫在这秋天充满诗意的景色中,用心感受着自然之美,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岁月变迁的思考。尽管文字有限,但能读懂他情感与哲思的人,将能领略到世间万物的无尽魅力。
-
圆间有物物间空,岂有圆空入井中。不信天形真个样,故应眼力自先穷。连环已解如神手,万窍犹号未济风稽首问公公大笑,本来谁碍更求通。
-
【生卒】:1895—1974【介绍】: 巴西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巴西安塔派主要领导者。他参加过帕尔纳斯派*,提倡过实体主义和实用诗。
-
萤火吟曾垂玉叶拂春风,忽感灵根诞渺躬。迂腐原来甘本分,幽光莫掩乱星中。 诗词类别:咏物言志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相关作品:游水
-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石城与岩险,铁骑皆云屯。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威棱慑沙
-
关键词:郑伯永 温州作家记忆在当今的温州文艺界,郑伯永这个名字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但他是一位值得我们缅怀和尊敬的革命者、好作家,为
-
这首诗通过描写湘江秋雨的苍茫、寂寥景色,抒发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语意极为沉痛、悲凉。 诗歌一开篇便起得雄浑壮阔。“湘上阴云锁梦魂”,这一句不但形象地描绘出暴雨将至之时的那种风急浪高、阴云密布的景色,而且点明题意,交代因雨受阻、夜宿湘
-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呕哑 (ōuyā),形容杂乱的管弦声。嘲 哳 (zhāozhā),形容声音烦杂细 碎。管弦呕呕哑哑的嘈杂之音实 在难听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泰戈尔关于哲理的诗句,内容包括求:泰戈尔的富含哲理的诗句!,泰戈尔富有哲理的诗句,跪求泰戈尔最具代表性或有哲理的诗作10首,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飞鸟集》 打开门-- 让蓝天没有阻挡地泻进来, 让花的芬芳香进我的房间。 ---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