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剃头诗》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清朝是满族以少数民族的身份统治全中国,人数比满族多得多的汉族处于被统治地位,自然难以驯服;为了泯灭汉族的反抗意识,树立满族的威势,清朝统治者特别注重发式服制,要求汉族男子一律剃头改服,否则格杀毋论。顺治二年 (1645) 诏谕礼部曰:
“向来薙(ti)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不几为异国之人乎?此事无俟朕言,想天下臣民,亦必自知也。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名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薙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该地方文武各官,皆当严行察验,若有复为此渎进章奏,欲将朕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其衣帽装束,许从容更易,悉从本朝制度,不得违异。”
从此诏谕中,不但可以看出剃头法令之严厉,也可看出其原因就在于巩固本族之统治,有鲜明的政治目的。由明入清担任相职的大臣陈名夏,只因私下议论“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便被处以绞刑。可见清朝执行剃发、改服制政令之严急。剃头诗便是当时汉族人民反抗剃发令的心声。人们虽在行动上不得不接受剃头,心里却另有所想,此诗即为明证。
剃头诗的主要特点,便是借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虽用同样的字,却巧妙地换用不同的含义,使得诗义含蕴深厚,颇耐品嚼。“闻道头堪剃,无人不剃头”,其剃字、头字均是本义,与发式无关,不过是修剪头发而已。“有头终须剃,无剃不成头”,其剃字、头字仍是本义,却略含弦外之音,意思是说,如果不服从剃头令,将被砍头,为此,只好接受剃头,以保留本头了,换句话说,此处之剃头有了双关义。“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则剃字改换了本义,成为留特定发式之义,“剃自由他剃”,意谓留什么发式暂时由统治者来定吧。头字也换了本义,前一个头字指发式,后一个头字则不是自然意义的头颅(包括发式),而是民族意识的头脑,“头还是我头”,意谓发式可由统治者来定,思想可由不得他,即使改留了清朝发式,仍怀有大明的民族意识。“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前句的剃头指改发式,也兼指杀头,后句的剃头则专指杀头,意谓以杀头来强迫人们剃头的人,最终也免不了被人杀头的命运。这样,剃头——修剪头发,剃头——改换发式,剃头——改变意识,剃头——砍掉头颅,“剃头”二字所包含的这四层意思,在诗句中巧妙换用,一语双关,使得字义既明确又含糊,既变幻又明晰,令人不得不反复品味,大大丰厚了诗作的内涵。
可笑也可悲的是,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大事变,竟与头发这一细小的事物结了缘,清代统治竟真由剃发始而又以剃发终。清朝刚建立时百姓被强迫剃前额留发辫,民国初年却又因剪辫子而演出许多流血的或不流血的争斗。鲁迅先生身受其苦,饱含体验,为此专写了一篇小说头发的故事,文中慨叹道: “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啊!”由此看来,小小的剃发诗,实含有沉甸甸的历史的分量,是一笔沉重的遗产。
-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自峡州至忠州,滩险相继,凡一千三百里。]苒蒻竹篾稔,欹
-
在巫山滞留时“猿声梦里长”,李白对于猿声的理解与前代的诗人相同,少年时期他生活经历不多,出于对巫猿的同情而徒发感慨,之后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猿的凄厉叫声勾起了李白的愁思,源何而愁,因为不通航而滞留,周围没有值得倾诉的朋友,心中的
-
上片写在这里留宿的情况,“江头日暮痛饮”,直赋其事,可见词人心中的不快。“痛饮”是排遣愁绪的意思。“乍雪晴犹凛”,衬写其景。斜光照积雪,愈见其寒,由此雪后清寒正映出心境之寒。 “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由日暮写到夜宿,“凄凉”二字写
-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但使:若使。 龙城:匈奴祭天处。址近蒙古国鄂尔浑河。
-
新渠之水,其来舒舒。溢流於野,至於通衢。渠成如神,民始不知。问谁为之?邦君赵侯。新渠之田,在渠左右。渠来奕奕,如赴如凑。如云斯积,如屋斯溜。嗟唐之人,始识粳稌。新渠之民,自淮及潭。挈其妇姑,或走而颠。
-
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萦歌怜画扇,敞景弄柔条。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敏悟卷十八敏悟卷十八 【原文】 剪彩成花,青阳笑之。人工则劳,大巧自如。不卜不筮,匪虑匪思。集《敏悟》。 【译文】 用彩纸
-
桂林闻旧说,曾不异炎方。山响匡床语,花飘度腊香。几时逢雁足,著处断猿肠。独抚青青桂,临城忆雪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