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郑师文学琴”注释、翻译和解说
—— 列子·汤问
【注释】
①瓠(hu)巴:古代善于弹琴的人。②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师,名襄。③柱:名词作状语,像柱子一样僵直。钧弦:调弦。④师旷:春秋时晋国著名乐师,名旷。⑤清角:乐曲名,相传为黄帝所作。⑥邹衍:战国时齐人。⑦律:合乐律的乐音。
【意译】
瓠巴弹琴,能使鸟儿跳舞,鱼儿飞跃。郑国的乐师文听到这事后,便离家跟随乐师襄学习弹琴。他僵直着手指调弦,三年奏不成乐章。乐师襄对他说:“您可以回去了。”乐师文放下自己的琴,叹了口气说道:“我不是不能调弦,也不是奏不成乐章。我心里想的不在弦上面,所向往的不在乐音上。不能得之于内心,也不能在乐器上得到协调,所以我不敢动手去拨弄琴弦。请您姑且稍稍宽容我一段日子,看看后效吧!”没过多久,乐师文又去见老师。乐师襄问他说:“您的琴现在弹得怎么样了?”乐师文回答说:“找到窍门了,请允许我试弹一曲。”于是他弹了起来,乐师襄抚摸着心胸高兴得手舞足蹈,说:“您的琴弹得太精彩了,即使是师旷奏清角,邹衍吹律音,也不比您弹奏得更好。他们将要带着琴拿着管跟在您的后面当学生了!”
【解说】
最初,文“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如果他就此罢休,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后来的成就了。可他偏偏矢志不渝,拚命钻研苦练,从而成就了一代名师。这说明要使自己的学业、技术有精湛的造诣,就必须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崇高目标,下决心进行长期的学习和探索。这是寓言训诫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它也说明对所学的东西必须深究其理,从内到外,深入感悟。最初,文的老病在于“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这或许是艺术之大忌,只有心、手、器三者互应不相违背,才能弹出协调的乐音。一般人知道以形习声,却不懂得辨声运形更需要心灵的感应。如果心不应器,即使弹出曲调,也称不上精通。想要达到极声之能,尽形之妙的程度,就必须追求神契而心自得。得于心,应乎器,然后学琴就能达到“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醴泉涌”的神妙境界。这个道理可以说是艺术的一般规律,同样适合于其它艺术门类。
【相关名言】
人贵知足,惟学不然。人功不竭,天巧不传。
——袁枚
-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出处】唐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 》 【意思】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用浓重彩笔来夸饰卢家少妇的 闺
-
【原题】:甲寅仲冬祠马步宿斋宫乙卯仲春十七日复因马祭到此漫成短篇
-
纯手工活春天离我们而去了,它到了哪里我们并不知悉。但是,能清楚地察觉到一种零落与凋谢。那是属于自己的一个春天,一段年华。一定还有些
-
忠信为大道,忠者忠实,信者诚信,不诈伪。|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忠信为大道,忠者忠实,信者诚信,不诈伪。》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评析】 古代格言。其意出自: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 “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此句与前面孔子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相近。鲁迅曾对“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遥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
-
名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 桑榆: 日落时余光所在处, 此指年岁。 句意: 不要说时光已晚, 天上仍然有满天的彩霞。(表现出作者老当益壮, 还应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出处: 唐·刘禹锡
-
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柱上雕虫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
山木抱云稠,寒江绕上头。雪崖才变石,风幔不依楼。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看君话王室,感动几销忧。
-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