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宣帝·司马懿《燕饮歌》全诗原文、鉴赏和赏析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②。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入荒③。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④。
[注释]
①燕饮歌: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割剧辽东的公孙洲叛魏,
魏明帝曹睿派司马懿率兵讨伐,路过司马懿故乡温县 (今属河
南),见到他的父老故旧,和他们燕饮。此歌是当时所作。晋
书 只称 “歌”,无题名; 乐府诗集称 晋高祖歌; 燕饮
歌这题目为后人所加。
②毕力: 尽力。遐方: 远方。此句指奉命讨伐辽东。“毕力”,一作
“奉辞”。
③总齐入荒: 意为整顿、治理所有的地方。“入荒”,犹言八方。
④舞阳: 当时司马懿被封为舞阳侯。舞阳在今河南舞阳东南。一本
作 “武阳”,疑误。
[赏析]
司马懿在三国是魏国的大将,在与吴、蜀作战时屡立战功。公孙渊起兵反魏,魏明帝又派司马懿领兵讨伐。这样,他逐渐地掌握了魏国的军权,为他子孙代魏建晋奠定了基础。据史籍记载,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对于他的为人,曹操曾有所察觉,还告诫过曹丕。但曹丕素来和司马懿关系很好。后来曹丕即位以至其子曹睿时都比较信任司马懿,用他为大将。这也许是由于当时魏国的宿将大部分去世,唯有他足以和诸葛亮对抗之故。但不管曹丕和曹睿对他采取什么态度,魏国统治集团内部对司马懿还颇有疑虑。同时,曹睿在位时,大权基本上还有皇室手里,所以司马懿当时还不得不采取一定的 “韬晦”手段。这首诗正表现了他当时那种的心态。
这首诗的开首两句: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指曹操削平群雄,曹丕代汉自立,一时间平定了中原的战乱,出现一个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遭遇际会”以下四句,是说他自己受到朝廷的赏识,得以舒展才能,到远方去为皇帝出力。这本是很得意的事。所以紧接着说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在这两句中,实际上多少流露出他的野心。因为显贵以后在故乡作诗言志,这多少是以汉高祖刘邦自比。因为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后,曾到故乡沛地,作歌称: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现在司马懿的情况当然和汉高祖不同。他只是 “将扫群秽”,也就是说,这次出征尚未取得成功。不过就他主观意图来说,却要 “肃清万里,总齐入荒”。一旦达到这个目的,岂不是和汉高祖一样 “威加海内”? 话说到这里,他的野心岂非跃然纸上?这种口气对司马懿当时的处境,显然还是不合适的。于是他话锋一转,自称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意谓大功告成之后,就退职归家,在他舞阳侯的封地上养老。所谓 “待罪”,当然是自谦之词。这种口气颇似 老子所谓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古人往往崇尚 “功成不受爵”,但司马懿已经身为 “舞阳侯”了,因此退到他封邑上去养老,不再做官,倒是更适合他的身分。这样说,不但可以避免朝廷对他的怀疑,也可以显示他的 “高尚风格”。
当然,这诗末二句并非什么由衷之言。从司马懿后来翦除异己,独揽大权的行为看来。实在和这二句大异其趣。所以明人钟惺评此诗云:“‘待罪’ 二字,老奸之言,孟德 (曹操) 说不出。” ( 诗归卷八)这是说曹操虽亦为奸雄,但还没有司马懿自称“待罪”那样虚伪。
这首诗在历来的选本中很少被收录,原因也许是因为他很少感情色彩,一味讲建功立业之事,并无抒情成分。所以钟惺认为他的 “一种阴鸷之性,似纯用以取天下,而文章、山水、朋友、闺房之趣,略不以分其心”。(同上) 钟惺还把它和曹操的诗相比较,认为曹操 “有热处”,司马懿则“一味冷”。他所谓“热”和“冷”,就是指真挚的感情。在这首诗中,确实只有“取天下”的冰冷打算,并无一点抒情的意味。所以不大为过去的读者所喜爱。
但是,此诗虽然缺乏抒情意味,却并不是没有它的特点。这种冰冷的语言未始不表现司马懿的某些性格。诗中像“天地开辟”二句、“肃清万里”两句,气魄都比较阔大,显出了司马懿胸怀大志的一面。所以明人谭元春也说此诗 “气象体裁”不是一般人所作,可以一望而知。古人之不满司马懿,大抵还因为晋之代魏是 “篡弑”之故。其实王朝更迭的是非和古人所谓“君臣之分”,在今天实在并无再加指责之必要。从此诗中多少可以看出司马懿的某些性格,这就是我们今天还可以研究它的一个原因。
-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钓水路非远,连鳌意何深。终期龙伯国,与尔相招寻。
-
国学名句“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出处和解释
【名句】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语出《战国策·赵策二》。管理国家有固定的方法,就是以有利于老百姓为根本,处理政务有不变的法则,就是以法令能切实实行为最好。说明便利人民、有令必行是治
-
《钱余于库,米余于廪。》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古诗简介《从军行》是初唐诗人杨炯边塞诗的代表作,借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实际
-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内容包括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古诗,人教版八年级的语文上册的全部古诗,初二(上册)语文(人教版)全部古诗。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一)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上片侧重写景,“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是写眼前的实景,月亮已落,参星横斜,正是天将破晓之际,纳兰已经要从汉儿村出发了。“客绪”是指一种行旅怀乡的愁思。这满心的情绪,真真是,又该从何说起。在这样的茫然无奈中,词人抛出了虚化的两句,“望里
-
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草木毕沾被,犹言不在躬。
-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希 邀人傅粉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
-
名言: 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 注释: 倪(ni): 事物细微的初始。 句意: 天地变化无法推测, 阴阳变化没有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