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六十二恨恨而死》全文、注释和赏析
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因为不平的缘故,于是后来就恨恨而死了。
我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侯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么? 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棉花是红的还是白的?谷子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草上?桑间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恋爱怎样态度?您在半夜里可忽然觉得有些羞,清早上可居然有点悔么?四斤的担,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跑么?
他们如果细细的想,慢慢的悔了,这便很有些希望。万一越发不平,越发愤怒,那便“爱莫能助”。——于是他们终于恨恨而死了。
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
愤恨只是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过许多,我们不要蹈他们的覆辙。
我们更不要借了“天下无公理,无人道”这些话,遮盖自暴自弃的行为,自称“恨人”,一副恨恨而死的脸孔,其实并不恨恨而死。
【析】 本文1919年11月1日同 六十一 不满、六十三 “与幼者”、六十四 有无相通、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六十六 生命路同时发表在新青年 第6卷第6号上,署名唐俟。至此,鲁迅在新青年上一共发表了27篇随感录。对这段经历,鲁迅在热风·题记中作了这样的总结: “我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中做些短评,还在这前一年,因为所评论的多是小问题,所以无可道,原因也大都忘却了。但就现在的文字看起来,除几条泛论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 ‘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我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 ……”
在这篇随感录中,鲁迅谴责了那些“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遮盖自暴自弃行为”的论客。在文中,鲁迅对这些论客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那口口声声喊着“怀才不遇”的诸公,被鲁迅一口气用了八个问句,犹如剥竹笋一般,将其“才”在何处昭示无余。八个问号融幽默与讽刺于一炉,体现了鲁迅的杂文风格。
全篇文字不足千字,简练明快,幽默生动,一气呵成,把那些所谓的“怀才不遇”者,驳得体无完肤,整篇文章既有杂文立意的深刻,又有小品的幽默。尤其是那八句问话,似信手拈来,漫不经意,实如内功高手,一招一式都蕴含着绵绵内力,又如拍岸之江水,层层逼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这八句话几乎是对那些“怀才不遇” 者怎么个怀才不遇的活脱脱的描写,维妙维肖,近于白描。
虽然时过境迁,但环顾四周,不难发现鲁迅所指斥的现象,在我们身边仍不时有些时隐时现,这正是这篇杂文的深刻所在。
的确,“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需要精神和毅力的。因此,恨恨而死又有别于圣武,在讽刺与幽默之间,还有热心热肠的劝喻。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430-431页.
-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
离别相去辞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
-
【3429】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美〕格兰特著,王璐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2 5万字,2016年7月第1版,49元)△共8个部
-
吕本中稍离烟瘴近湘潭, 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 强言风物胜江南。宋室南渡
-
水龙吟 辛弃疾 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
-
[先秦]屈原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吾使励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终危
-
古文观止·章炳麟·书黄侃《梦谒母坟图记》后
-
苏轼《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 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 金鲫池边不见君,追君直过定山村。 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 风岩水穴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 溪桥晓溜浮梅萼,知君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处】唐王维《山居秋暝》。 【译注】空寂的山中在新雨过后,万物清新,晚上的天气使人感觉到凉爽的 秋意。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野雨后的 清新明净或山林的清冷景象。
-
【生卒】:1916—1982【介绍】: 西德犹太作家、荒诞派戏剧*家、画家、电影导演。生于柏林附近的诺瓦维斯。父亲是一位纺织厂厂主。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