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注释】
选自晋·陆机文赋。
缘情:犹言抒情。缘,因。
绮靡:美丽细腻。
赋:一种对仗的文体。
体:体现,描绘。
浏亮:嘹亮。
【赏析】
晋代诗人、诗论家陆机的文赋从分析文学创作的过程入手,论述了诗文创作方面的问题,文学见解比曹丕典论·论文更为详明,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南朝梁刘勰作文心雕龙,曾受其影响和启发。在诗歌创作方面,陆机特别强调抒情性特征。他明确提出: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意思说:诗歌因为抒情而显得美丽细腻,赋作因表现物态而显得明丽嘹亮。
陆机论文体,不论诗赋,均意辞并重。缘情,尤言抒情。所以缘情者,指的是诗意、文旨;绮靡者,指的是语言、辞藻。文选·文赋中李善注解说:“诗以言志,故曰缘情。”又谓:“绮靡,精妙之言。”意思说,诗赋不仅语言应该精美华丽,富有文采,更应重视诗人感情的抒发,这就第一次明确地将“诗言志”的传统理论向抒情化方向推动了一大步。
先秦以来,儒家强调言志而不提感情,注重的是诗歌的政治教化内容。其实“志”也兼括德性和感情,但这个“情”,在儒家眼里必须是经儒家政治道德净化了的情。到了汉代,虽然已认识到诗歌的抒情特点,明确地将情、志并举,但又强调“发乎情,止乎礼义”,“吟咏情性,以风其上”(毛诗序),仍离不开礼教规范。诗人在礼义的束缚下,不能自由地抒情,阻碍了诗歌的发展。
从汉末到魏晋,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特别是建安诗歌的发展,使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缘情的五言诗发达了,诗歌的抒情性更为明显,许多作家明确地强调感情色彩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于是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说,强调情感活动是诗人创作的内在动因,诗的美感作用是使欣赏者动情。缘情说并不排斥“诗言志”说,在文赋中,陆机往往情、志并举,但只谈情志,不谈儒家教化,突出的是诗歌表达喜怒哀乐之情的作用,切中了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本质属性。这标志着诗歌创作上的突破带来了诗歌理论的发展,开始不受儒家礼教的束缚了。
缘情说提出后,许多诗人、诗论家坚持以情论文,又作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对言情说作出了很大贡献。他在精采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把情感提高到“文之经”的地位,认为它在创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又如刘勰论构思称“情变所孕”(神思),论结构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总术),论通变称“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通变),论章句称“设情有宅,置吉有位”(章句),“文质附乎性情”(精采),等等,对情感作了相当全面深刻的论述。
缘情说对中国古代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南朝梁简文帝萧纲说诗是“吟咏情性”的。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云:“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明代公安派提倡“独抒性灵”(袁宏道叙小修诗);清代袁枚倡导“性灵说”,他在答蕺园论诗书中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这些观点和理论,均与缘情说义脉相通。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李白的名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剑阁高耸峻峭,堪称雄伟壮丽,一人足以守关,万人难以攻破。上一句和下一句分别是:上一句是“昆仑山上的玉京峰”,下一句是“宛如神话中的仙境”。这是李白以极其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剑阁的壮丽和坚不可摧的形象,形容了一人之力可以抵御万人攻击的情景。这句诗语句通顺,符合原意,表达了作者对剑阁的赞美和对英雄气概的歌颂。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谢文娟 01 郭襄与张三丰第一次相遇,是在华山之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青涩少年。 当时,潇湘子与尹克西偷了少林寺藏经阁内的《楞伽经》。张三丰便跟着师父觉远大师一路追讨。而杨过、小龙女与郭靖、黄蓉、周
-
一、二两句略写游金山寺之情形。“金山楼观何耽耽”,金山楼寺耽耽而立,突兀江中,“中泠南畔石盘沱”(《游金山寺》)者是也。“撞钟击鼓闻淮南”,写寺院晨钟暮鼓,其声远播淮南之地,此二句,总写金山形制规模之盛。金山言毕,笔锋转入与之对峙之焦山
-
谢山南畔州,风物最宜秋。太守悬金印,佳人敞画楼。凝缸暗醉夕,残月上汀洲。可惜当年鬓,朱门不得游。
-
思怀耿如昨,季月已云暮。忽惊年复新,独恨人成故。冰池始泮绿,梅援还飘素。淑景方转延,朝朝自难度。
-
寄贺方回 作者: 贺铸姬
-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
烟霞天门深,灵泉吐岩侧。云湿颢气寒,石老林腴碧。长松暂休坐,一酌烦心涤。
-
“谩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谩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修身立业·自强”类的诗句。 休说有权势的亲戚可以倚靠,最终还得要自己去谋取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