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磻溪垂钓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罗隐(833—910),唐代诗人。本名横,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累试进士不第,因改名“隐”。镇海节度使钱鏐爱其才,表荐为钱塘令、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工诗善文,尤擅杂文,他身处有唐末季,目睹政治腐败,写下了许多同情人民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文,语含讽刺,笔锋犀利。著有罗昭谏集。
本诗是罗隐题咏磻溪垂钓图的诗,图为谁人所画,诗人未言明,我们也无法考知。 磻溪垂钓图画的是吕望垂钓于磻溪巧遇周文王的故事。磻(pan)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相传吕望年老穷困,常在磻溪里钓鱼,遇到周文王后,受赏识,被尊为“尚父”,后来辅佐周武王灭掉殷朝。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诗的首句,便由此着笔, “吕望当年展庙谟”,吕望受到赏识后,便在周朝朝廷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庙谟,朝廷庙堂里的谋略。 “直钩钓国更谁如?”是诗人对吕望的赞誉,意含言外,也自喻无人像周文王那样赏识、聘用自己。 “直钩钓国”,语出庄子·田子文: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指吕望)钓,而其钓莫钓。”这是说吕望未遇明主、未得治国重任以前,钓钩是直的,其上不放鱼饵,垂钓不过是聊以逍遥而已。他的这种“直钩钓国”的意愿,又有谁能比得上呢?以上两句,环绕图上的画意叙写,到第三、四句,诗才转出正意,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全诗的讽刺意义也便在这里。诗意是说假若吕望仍然活在世上,在西湖边垂钓的话,那么,他也要每天缴纳“使宅鱼”。五代后梁时,吴越王钱鏐规定西湖渔民,每天必须交纳若干斤鱼,谓之“使宅鱼”。周朝的吕望到五代时交纳“使宅鱼”,这是违背常理的事,十分可笑,就在这种反常的意想中,寓着极深的讽刺意义。
罗隐这首题画诗,就题发挥,妙于运思。诗篇由磻溪垂钓图生发出许多联想。诗人想到吕望“直钩钓国”,遇到明主,遂能施展才能,而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思,也隐含言外。诗人从垂钓者得鱼联想到钱鏐的逼人交纳“使宅鱼”的弊政,因而将本诗的题旨落到讽刺钱鏐剥削百姓这个基点上,反映出罗隐诗“以讥刺为主”的基本特色。据载,罗隐诗流传后,钱鏐“遂蠲其征”,可见这首诗产生过明显的社会效果。
-
世传王迥子高,与仙人周瑶英游芙蓉城。元丰元年三月,余始识子高,问之信然,乃作此诗。极其情而归之正,亦变风止乎礼义之意也。芙蓉城中花冥冥,谁其主者石与叮珠帘玉楼翡翠屏,云舒霞卷千娉婷。中有一人长眉青,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戈壁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戈壁的古诗,关于戈壁的古诗,有关“戈壁”的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唐【译文】: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2、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白马篇》曹植·
-
【名句】王顾左右而言他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齐王回顾他的左右,避开正题而说其他的事情。后用以形容对主要问题故意避而不答。
-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 ① 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
-
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蒋诗记及第时琼林宴坐中所言,且约同卜居阳羡。)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
东门之枌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佳期不可失,终愿枉衡门。南陌人犹度,西林日未昏。庭前空倚杖,花里独留樽。莫道无来驾,知君有短辕。
-
【名句】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语出清代秋瑾《鹧鸪天》词。且不要说女子不能成为英雄人物,你听,我挂在墙壁上的宝剑每天夜里都在发出声响!两句词充分肯定了妇女在拯救国家中的重要借用。休言:不要说。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古训告诉我们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遵循社会公德。我们应当尊重他人,不用墨镜遮面、不偷窥他人隐私;听到不雅言论时不听、不传播;言行要文明、不伤害他人;行为要规范、不侵犯他人。遵循这句古训,我们才能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红灯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灯笼的诗句谁能告诉问我,谢谢了,关于灯笼的古诗词,形容红红火火的诗句。《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年代: 唐 作者: 元稹梁王开佛庙,云构岁时遥。珠缀飞闲鸽,红泥落碎椒。灯笼青焰短,香印白灰销。古匣收遗施,行廊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