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庄子《庖丁解牛》原文、鉴赏和解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庄子《庖丁解牛》原文、鉴赏和解析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它是一个寓言故事,用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阐述了深刻的哲理。与庄子中大多数寓言故事一样,庖丁解牛是作者用来为阐发哲理服务的,因而,它是顺理写事,用因果倒置的手法,先写后果——庖丁解牛技术的高明。后写原因——深究庖丁解牛技术高明的原因。这一先一后,自然将本文分为两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技盖至此乎”,写庖丁解牛技术的高明。文章开门见山,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一句,引出庖丁解牛的场面。接着,分三个层次来描绘。第一个层次,以四个排比句写庖丁解牛时的各种姿态与动作:“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这似乎是庖丁解牛的现场速写。第二个层次,写庖丁解牛的节奏:“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这仿佛是庖丁解牛的现场录音,使人如闻其悦耳的声音。第三个层次,是神化庖丁解牛的技术:“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用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将现实生活中那繁重而又腥臊的宰牛活动,美化成神妙的音乐舞蹈,从而,将庖丁解牛的技术,提高到一个神奇的境界。这自然会引起文惠君的赞叹:“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这一句赞叹,具有承上启下的妙用,又引出了写庖丁解牛技术高明的原因。

第二段,从“庖丁释刀对曰”至结尾,写庖丁解牛技术高明的原因。这一段是庖丁解牛的经验之谈,也是作者用寓言来阐明哲理的用意所在,所以,也是全文的重点所在。作者借庖丁谈解牛的经验,从五个方面说明了庖丁解牛技术高明的原因:其一是探索规律,不爱模仿:“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也就是说因为庖丁努力探索解牛的规律性,不机械刻板地在技术上进行模仿。其二是由表入里,看清本质:“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其三是只以神遇,不以目视:“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凭着感觉、经验、判断等思维活动,进入一种解牛自如的境界。其四是回避矛盾,保全刀刃:“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注意避开牛的硬骨头,而顺着牛的各个骨节的间缝游刃有余。其五是谨慎小心,一丝不苟:“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从这五个方面写庖丁解牛的经验之谈,具体、形象、生动,将人们引向一个富有哲理的天地,为之豁然开朗。难怪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那么,本文所反映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庄子写庖丁解牛这个寓言的本意。结合庄子全书,特别是养生主来看,庄子写庖丁解牛这个寓言的本意主要在第二段的第四个层次。用“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与庖丁解牛十九年刀刃不卷作对比,强调庖丁解牛技术的高明,关键在于回避矛盾。庄子创作庖丁解牛的主观意图在于阐述养生之道即人生哲学:听任自然,放弃斗争;回避矛盾,明哲保身。这是消极的,不可取的。

二是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的客观效果。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在它长期的流传之中,人们往往根据它提供的庖丁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解牛经验,和庖丁这个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从多方面吸取有益的营养,尤其注重这一点: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反复实践中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这是一个宝贵的启示,也是寓言形象大于思想的一个生动的例证。

庖丁解牛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三点:一是熔叙事和说理于一炉。它明为叙事,暗为说理,将庄子的养生之道这个复杂、抽象、深奥的哲理,巧妙地化为庖丁解牛这个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寓言故事。写人,即塑造庖丁的形象,栩栩如生;叙事,井井有条;说理,深入浅出。因而,千百年来赢得了不知多少读者,成为有口皆碑的名篇佳作。二是想象丰富,瑰丽多彩。比如第一段中以“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将庖丁解牛的动态与声响美化成古老而又神奇的音乐舞蹈。第二段中写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把用宰牛刀比喻成鱼儿游水,极尽夸张之能事。三是结构严密,语言生动。从寓言的结构来说,先写庖丁解牛时的情况,然后用文惠君的一赞一问,引出庖丁的倒叙的一席话,这一席话则是按时间进程来叙述他从“技”进到“道”的实践过程。从语言的运用来看,不仅词汇丰富,而且形象生动。有些词语如“新发于硎、“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现在已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了。

猜你喜欢
  • 《题情尽桥赏析》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

  • 《登瓦官阁赏析》

    瓦官阁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位于南京。此诗明显不是战乱年代所作,估计作于中年。   此诗流畅明快,一路对仗下来,可见李白的感动心情。几乎不用典故,明了清晰,白描风韵。

  •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赏析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 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 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 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 未睹斯民康。

  • 千家诗《崔颢·黄鹤楼》题解与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1],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 晴川历历汉阳树[3],芳草萋萋鹦鹉洲[

  • 红绣鞋·赠妓:长江水流不尽心事,终条山隔不断情思

    红绣鞋·赠妓 无名氏 长江水流不尽心事,终条山隔不断情思。 想着你,夜深沉,人静悄,自来时。 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词, 记在你心窝儿里直到死。

  • 李白《古风其五十八》全诗赏析

    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作品赏析【注释】:我到巫山渚。(到一作行)荒淫竟沦替。(替一作没)

  • 诗经·静女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説怿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描述民间青年男女恋爱的情歌。我们从诗中人物“我”和

  • 衡阳八景

    衡阳风景名胜为数甚多,最为出色的是“衡阳八景”。当地流传这样一首诗:“雁峰烟雨实堪夸,石鼓江山锦绣华;花药春溪龙现爪,岳屏雪岭鸟喧哗;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试看东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莲花。”

  •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名言: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句意: 孔子教导弟子, 各因其材性, 有从政事角度进行教育的, 有从言语角度进行疏导的, 有从德行的角度进行感化的。 出处: 宋

  • 晏殊词《清乐平》: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清乐平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