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温八叉”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人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释义用法唐温庭筠才思敏捷,为文作赋,每叉手构思一次则一韵成,叉手八次八韵皆得。后以此典称誉人有才华,文思敏捷。
用典形式
【八叉手】 元·方回:“我有平生八叉手,兴来举酒尚洋洋。”
【手八叉】 明·高启:“年少擅词华,曾看手八叉。”清·黄鷟来:“年少曾惊手八叉,倒回银汉挽星槎。”
【叉手万言】 明·高启:“入场叉手万言就,众目一叶惊先穿。”
【赋作叉手速】 宋·苏轼:“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
二十面部如命,气色如运 【原文】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大命固宜整齐(1),小运亦当亨泰(2)。是故光焰(3)不发,珠玉与瓦砾同观;藻
-
元戏剧《戴善夫》鉴赏 《风光好》全名《陶学士
-
故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故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这首诗赞颂了狄司马的高尚品行。诗一开头即以“无宿诺”作赞誉之词,将狄司马这位志行高洁之人的伟岸形象凸现出来,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随即对狄司马品质高贵、英勇善战展开描写,言辞铿然有声,一位从金戈铁马中浴血奋战而出的英雄形象巍然屹立。虽然诗
-
汉帝外家子,恩泽少封侯。垂杨拂白马,晓日上青楼。上有颜如玉,高情世无俦。轻裾含碧烟,窈窕似云福良时无还景,促节为我讴。忽闻艳阳曲,四坐亦已柔。宾友仰称叹,一生何所求。平明击钟食,入夜乐未休。风雨愆岁
-
扬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①
-
宋词典故·一笑相逢 【出典】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溪边有二女子,资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相见欣喜。问:‘来何晚耶?’
-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2]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3]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4]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
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 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