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省试湘灵鼓瑟》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2。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3。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4。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5。
流水传潇湘,愁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释】
1.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此题表明这是首试贴诗。“湘灵鼓瑟”这个题目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2.云和: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帝子:尧之女,即舜妻,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
3.冯 (音ping) 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4. 杳冥:高远貌,此指天空。
5.苍梧:苍梧之野,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译】
常常听说你——湘水之神灵,
善把云和山的古瑟弹奏和鸣。
这美丽的声响使河神冯夷起舞,
使楚地的客子不忍卒听。
那哀哀的乐调使无情的金石动情,
余音袅袅,飘入消隐在高远无垠的苍穹。
那葬在苍梧的舜帝之灵如怨如慕,
伞形的白芷也为之吐出缕缕芳清。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
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洞庭。
曲终声寂,却不见你——湘水女神,
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
辉映在江面的倒影,如梦如幻、翠翠青青。
【评】
这是一首著名的试帖诗:“湘灵鼓瑟”之题,出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诗人前十句调动声觉、嗅觉、视觉、感觉来写湘灵鼓瑟,如“清音入杳冥”为声,“白芷动芳馨”是味,“冯夷空自舞”为视,“不堪听”、“苦调”、“怨慕”等为感。已使人有目不暇给,五色纷呈之感,而结句更妙: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可谓神来之笔。如此妙乐,读者自然企盼一睹弹奏者之丰采,而曲终时,弹奏者却悄然而逝,令人有扑朔迷离之感;而弹者不见,却又推出数峰青山,由仙界而渐渐复原为人界,似真似幻,如梦如醒,若仙若人,千种低回,万般惆怅。无怪传说钱起“从乡荐,居江湖客舍,闻吟于庭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视之,无所见矣。……人以为鬼谣。”(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
-
目莲一门,素行善。目莲之母常颂经,戒杀放生。久之,目莲之兄,为佛度去。其父出门追寻,亦为佛度去。一日,目莲自学塾归,途中又为地藏佛度去。其母参禅未透,不知彼等已成正果,反以为彼苍梦梦,我佛昏昏,善恶不
-
【注释】:
-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作品赏析【注释】: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唐玄宗天宝十载(751)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
-
残蝉渐绝。傍碧砌修梧,败叶微脱。偶露凄清,正是登高时节。东篱霜乍结。绽金蕊、嫩香堪折。聚宴处,落帽风流,未饶前哲。把酒与君说。恁好景佳辰,怎忍虚设。休效牛山,空对江天凝咽。尘劳无暂歇。遇良会、剩偷欢悦
-
【原题】:祷雪麻仙洞前立春一日湫压县境而雪霰已集连日六化呈瑞以元宵设供权你及士友皆赋诗二首和韵以谢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诗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出处】唐·王维《终南山》。【译注】白云四处缭绕,回头望去, 合成一片;青青的山雾迷迷蒙蒙,走到 跟前又看不见了。青霭(ǎi):山上青青
-
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阅曲定知能自适,举杯应叹不同倾。终朝相忆终年别,对景临风无限情。
-
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 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 集中唯觉祭文多。芳林新叶
-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有人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注释】
-
《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