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孟浩然早年便隐居家乡鹿门山,中年以后曾一度想出仕,赴长安应试,但碰壁而返,从此便绝了仕进之念,终生隐居了。所以李白说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浩然这种一贯的归隐思想,常常在他的山水诗作中自然流露出来,这一首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便是他借山水抒发“尘外”之想的佳作。
前四句是叙事兼及写景。前两句说他扬帆千里而下,沿途都未见过什么名山。其实,他的实际行程,未必如此,只不过是作者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是为下面香炉峰的出现做好铺垫,在于突出庐山之“名”。果然,紧接着下两句便说: 直到船泊浔阳城外,才见到这著名的香炉峰。这便把香炉峰之“名”一下子突现了出来。这“始见”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把他骤然抬头一望时喜悦的微妙心态活画了出来。前四句以叙事的口吻,像信口道来,毫不经意,而又在叙述中展现扬帆千里的旅程,颇有雄浑的气势,又透露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浑然天成,了无痕迹,确乎大家手笔。
后四句是作者的抒情,却又是情中带景,景在情中。从秀丽清幽的香炉峰,作者自然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的往事。慧远喜欢庐山,刺史桓伊便为他专门建造了一座东林精舍,供他奉佛念经。如今东林精舍就在眼前,孟浩然不禁浮想联翩,羡慕起远公超尘脱俗的生活来了,可惜眼前高人不见,只闻声声暮钟,心里又不免泛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末两句是景语,却又带着浓郁的感情; 特别是结尾的声声暮钟仿佛悠悠不尽,萦绕在读者的脑际,很有余味。
从全诗看来,真正描写庐山景色的地方不多,主要在于借景抒怀。但是作者轻轻道来,却又使人仿佛置身浔阳城外,眺望香炉之峰,听到悠悠钟声,从而领略庐山之美,体味作者的“尘外”之思和怅然之情。所以可以说通篇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交融,水乳难分,能做到这种地步,确实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无怪乎有人叹为“天籁”之作了。
-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作品赏析袅袅:一作娉娉。
-
宋祁《录田父语》 岁维孟冬 2 ,京县大穰 3 ;户既还定 4 ,乡无捐瘠 5 ;室家溱溱 6 ,厥声载路 7 。于是先生命从者具柴毂适野而观之 8 ;汁者满篝,稆者如茨 10 ,馌者弗仇饷 11 ,
-
葱茏难得北京一场雨。雨后的鲁院,一池碧水满,一地繁花落。环形小道上,我慢慢走着。高高的金钱槐结着黄澄澄的叶子。叶子像一串串灿灿的金
-
首联中“梁园”,点明游玩赏画的地点,“深雪”说明游园的时间(冬季)和园中积雪的厚度之“深”。此联直点主题雪中示“雪景图”。因此在首联点题后,诗人便于颔联赞叹道:“迥出关荆外,如游嵩少间。”“关荆”亦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与关仝的并称。荆、关二人都擅画山水,而关仝师事荆浩,有青出于蓝之誉,更擅画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花的最美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花美丽的诗句,求描写花朵美丽的诗句,求描写花多且漂亮的古诗词,越多越好。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待到重阳日,还来
-
原文 徽庙 1 试画工 2 以“万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为意。众皆妆点花卉,唯一工于屋楼缥缈 3 ,绿杨隐映 4 中,画一妇人凭栏立,众工遂服 5 。 选自俞文豹《吹剑录》 注释 1.徽庙:指
-
国初人至诚国初人至诚 【原文】 真宗时,并州谋帅,上谓辅臣曰:“如张齐贤、温仲舒皆可任,但以其尝历枢近,或有固辞,宜召至中书[1
-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作品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