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虾蟆夜哭》全文和鉴赏
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虾蟆无尾,何哭?”
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时事也。”
——苏轼:艾子杂说
这则寓言讽谕了封建政治斗争中“株连”的广泛而可怕。
为什么虾蟆听到龙王“应水族有尾者斩”的命令也会哭?是虾蟆过虑了 吗?还是虾蟆庸人自扰呢?都不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种“理会(追查)科斗时事”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虾蟆的幼虫是科斗,曾长过尾巴,无意中触犯了龙王爷的清规戒律,龙王爷随时可以提讯你、随时可以问你的罪,哪能象鼍(tuo,扬子鳄)说的那么轻松:“汝虾蟆无尾,何哭?”
作者写艾子于夜泊中闻此等对话,是有意影射生平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种种事实和遭遇的。
譬如宋哲宗绍圣年间,朝廷大诛“流人”,株连无辜,不遗余力,可谓触目惊心。寓言中“龙王有令”所说的“应水族有尾者斩”这句话,其词句便是直接取材于当时政治实事的。据毕沅资治通鉴续编记载:绍圣四年二月,宋哲宗厌恶元祐间宰执(宰相),下制追贬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其臣僚趁机进言曰:“对其首尾附会之人……亦当量罪示惩。”哲宗果然首肯,于是与元祐宰执“首尾”有关联的三十一人皆被贬官夺恩,苏东坡也被贬到海南昌化军。同时,朝廷还在酝酿大诛戮。
可见,东坡写此寓言,是有感而发者,它实是发自肺腑的痛心疾首之言,故感人至深。
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巧妙地衬托出敏感的政治时事问题,既恰当又含蓄,可使作者避免一场凶恶的政治灾祸。拟人,作为寓言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读了吓蟆夜哭使人分明感受到在动物朴质对话的外衣下,蕴藏着烈火般的愤懑激情。它开启了千万人的心扉,这是由于作者敲响了时代的反迫害、反酷法的鼓点。夸张,是拟人化讽刺艺术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能够把隐晦的事物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中,它能够把微细的事物加以扩大,把固有的矛盾加以强调。故事中“诛有尾”这个讽刺对象的关键部位被强迫放置在显微镜下做了切片式的展示,使它丑态毕露,难有藏身之地。
-
《圯桥进履》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见“子房取鞋”条。 【释义】张良为一老人拾鞋,着鞋。老人为黄石公,见张良诚恳有礼,授予兵法。圯(yi)即桥。 【例句】①张良更姓圯桥住,夜待旦遇个师父。(冯子振〔
-
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名劳长者记,文许后生夸。鷃翼尝披隼,蓬心类倚麻。继酬天禄署,俱尉甸侯家。宪府初收迹,丹墀共拜嘉。分行参瑞兽,传点乱宫鸦。执简宁循枉,持书每去邪。鸾凤标魏阙,熊武负崇牙。辨色宜相
-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人以时间作为线索,引出登楼少妇心情的变化。 上片写少妇白天上楼盼望。独自上层楼,极目远眺,盼望着夫婿的身影,但茫茫天地间,唯见远山一片。就这样一直望到夕阳西下,还是不见那人的影子.甚至连一点音讯也没有。起首便用“独
-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艳异编 明代文言短篇志怪、传奇小说选集。全称《玉茗堂批选王弇州先生艳异编》。正编四十卷,续编十九卷。王世贞编辑。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成书于明
-
〔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将置酒。思悲翁。使君去。出城东。麦渐渐。雉子斑。槐阴阴。到潼关。骑连连。车迟迟(一作连连)。心中悲。宋又远。周间之。南淮夷。东齐儿。碎碎织练与素丝。游人贾客信难持。五谷前熟方可
-
作者: 张俊山
-
厉以宁诗词鉴赏 (一) 南歌子·山溪 飞沫银花屑,寒光白刃锋。劈开峻岭几多重,万里云天尽在碧波中。 岁月无穷日,清流自向东。春来借得一帆风,四海三江何处不相通。 这首词作于1950年,以湘西的山溪为题
-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従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
【原题】:余读林子仁诗云君心恨不走天涯不比衰翁只恋家最是横塘黄叶路今年无伴折梅花时吟此诗念刘伯益之未返偶检校前村南枝的皪已三花五蕊矣忽伯益逢黄檗归访余折插玩知友朋之念有同然者对花剧饮用歆述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