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示同志》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刘克庄示同志
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①
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②
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
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③
【注释】 ①栖迟:游息,居住。汉书·叙传:“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②除目:指朝廷的任免名单。丹灶:道士炼丹之灶。此句意为朝廷的任命能使隐士废弃丹灶而出仕。诏书:皇帝的命令文告。草堂:文士避世隐居之处,孔稚圭北山移文:“偶吹草堂,滥巾北岳。” ③同袍: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译文】 满身披着秋月的光辉,满襟兜着清凉的秋风。我哪里敢喟然叹息,隐居在这一丘一壑之中。朝廷的任命诱人垂涎,甚至使道士抛弃丹灶走向皇宫。皇帝的诏书使人心动,隐士一去而草堂成空。难道竟没有不受招的逸人高士,但前辈中确有人隐居而不终。我劝告诸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要为了功名而下山如此匆匆。
【集评】 今·张明非:“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既不作景物描绘,也不用词藻雕饰,只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这种手法往往容易流于浅露,但因作者言之有物,中含感慨,同时又能直中见曲,将明确的诗意以委婉纡徐的语气出之,所以读来不使人感到抽象。”(宋诗鉴赏辞典第1274页)
【总案】 出仕和归隐,这是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两大热点。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孟子也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孔孟儒学熏陶下的中国读书人长期为这两个问题所困扰。出仕宦海有风波,但归隐也不容易,功名利禄时刻引诱,诏书除目纷至沓来,动摇人的意志,一些不坚定分子就被诱而复出,又在官场上表演一番。孔稚圭北山移文所讽的周顒就是一个典型。刘克庄一生正直耿介,忧国爱民,但是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于是产生归隐山林之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这种心态。他不仅自己甘心隐居,而且还劝勉同志,不要使“丹灶坏”、“草堂空”,做一个“隐不终”的假隐士,被“列壑争讥,攒峰竦诮”。但是,这番言论是不是刘克庄的心里话呢?我想也不要看呆了。刘克庄是一个热血男儿,这只不过是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后的牢骚而已。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很多人始终在隐与仕这个“围城”里徘徊,永远也找不到一条新的出路。从诗的艺术来看,议论畅达而有情致,虚字颇得开阖转折、委婉纡徐之妙,但颔联合掌意复,终是瑕疵。
-
姚崇夜渡江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草遥怜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孤帆影,常恐客心悬。作者简介姚崇(650—721
-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赏析: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作者】:李白【年代】:唐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希 解道“澄江浄
-
罗聘 竹里清风竹外尘,风吹不到少尘生。 此间干净无多地,只许高僧领鹤行。 罗聘(1733—1799),清著名画家。字遁夫,号两峰、花之寺僧、衣云和尚。江苏甘泉(今江都)人。师金农,好禅工诗学画,为金得
-
作者: 韩敬霞 【作品简介】《平家物语》是日本镰仓
-
秦围赵之邯郸 ① 。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 ② ,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③ 。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 ④ ,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⑤ :“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汤湣王争强为帝 ⑥ ,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
扁舟尽室贫相逐,白发藏冠镊更加。远水自澄终日绿,晴林长落过春花。客情浩荡逢乡语,诗意留连重物华。风樯好住贪程去,斜日青帘背酒家。
-
清旭楚宫南,霜空万岭含。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俊鹘无声过,饥乌下食贪。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浦帆晨初发,郊扉冷未开。村疏黄叶坠,野静白鸥来。础润休全湿,云晴欲半回。巫山冬可怪,昨夜有奔雷。
-
千门初曙彻星河,飒洒貂裘润玉珂。向兽樽前飞絮早,景阳钟后落梅多。无声暗重琼林彩,有意微藏璧沼波。三殿端辰得嘉瑞,不须庭燎夜如何。
-
纯洁、活泼、美丽的,他今天 是否将扑动陶醉的翅膀去撕破 这一片铅色的坚硬霜冻的湖波 阻碍展翅高飞的透明的冰川! 一头往昔的天鹅不由追忆当年 华贵的气派,如今他无望超度 枉自埋怨当不育的冬天重返 他未曾
-
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何似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闲。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鸳鸯怕捉竟难亲,鹦鹉虽笼不着人。何似家禽双白鹤,闲行一步亦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