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诗词之《张飞威震长坂坡》鉴赏
长坂桥头杀气生①,横枪立马眼圆睁②。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③。
【释词】
①杀气:凶恶的气势。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诗:“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
②横枪立马:形容气势强盛,凌厉逼人。
③独退:独,一个人;退,退兵。
【赏析】
张飞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十分成功的典型人物。他的性格像是带着一团光亮的火,一出场,读者就被他粗豪的言语、憨直的举止吸引住了。尤其勇猛,更是他鲜明的性格特征。其实,张飞的外貌描写,在数十万字的大书中是极其简略的,平时看去“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暴怒起来:“圆睁环眼,咬碎钢牙”,“声若巨雷,势若奔马”。虽字句很少,但以形传神,极为动人。这首诗就抓住这些特点:“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刻画了他威震长坂坡,独退曹家兵的气概。
曹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一会曹军众将来到,“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张飞圆睁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这场面一边是单枪匹马,一边是兵多将广;一边是气势逼人,一边是仓皇失措;一边是横矛立马,一边是裹足不前;一边是厉声大喝,一边是闻声丧胆。在这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越发显得张飞勇猛过人,势不可挡。尤其是张飞那三声大喝,更具特色,一喝“曹军闻之,尽皆股栗”;二喝曹操“颇有退心”,“后军阵脚移动”;三喝致使曹操身边大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这就是张飞“独退曹家百万兵”。
三国演义嘉靖本与毛氏本都有此诗,但有一字之差。原诗“独退曹公百万兵”,毛氏本将“曹公”改为“曹家”。“曹公”之称有尊重之意,“曹家”便去掉了尊重的感情色彩,可见,毛宗岗一字之改也要体现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
曲榭回廊手伎喧,彩楼朱舫鼓声繁。游人已著浓春去,不待歌长舞袖翻。
-
《叹通灵宝玉二首》癞头和尚 癞头和尚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里,
-
【原题】:子温以诗将菊本见遗数日适病伏枕今少间戏作三绝句以报
-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
腾腾兀兀在人间,贵贱贤愚尽往还。膻腻筵中唯饮酒,歌钟会处独思山。存神不许三尸住,混俗无妨两鬓斑。除却余杭白太守,何人更解爱君闲?
-
长爱谪仙夸蜀道,送君西望重吟哦。路高黄鹄飞不到,花发杜鹃啼更多。清禁寒生凤池水,绣衣荣照锦江波。昔年同舍青衿子,夹道欢迎鬓已皤。
-
君稽首于其臣者,尊师道也;士大夫稽首于非其君者,尊主人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
《君稽首于其臣者,尊师道也;士大夫稽首于非其君者,尊主人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问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耳。”康肃忿然曰:“尔
-
苏舜钦《沧浪亭记》 予以罪废 1 ,无所归。扁舟南游 2 ,旅于吴中 3 ,始僦舍以处 4 。时盛夏蒸燠 5 ,土居皆褊狭 6 ,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 7 ,以舒所怀 8 ,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
-
汉唐辅相汉唐辅相 【原文】 前汉宰相四十五人,自萧、曹、魏、丙之外,如陈平、王陵、周勃、灌婴、张苍、申屠嘉[1]以高帝故臣,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