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楼》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文 同
巴山楼之东, 秦岭楼之北。
楼上卷帘时, 满楼云一色。
此诗原总题为守居园池杂题,原诗共三十首,此为第十二首,是作者熙宁八年(1075)秋冬之间至熙宁九年春初在洋州(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任知州时作。望云楼是作者居宅内的一座楼,诗写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
开头两句并不仅仅是写望云楼的位置,主要还是写楼头所见之景: 向东望去,可见巍峨的巴山;向北望去,可见雄伟的秦岭。“巴山”即大巴山,为陕西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的界山。“秦岭”在今陕西省南部。在望云楼可以同时望见两山,可见其楼之高,及其位置之佳。两山均极高峻,望见其山,自然可以望见山间飘荡的云彩。看去只写了山,实际也写了云。登楼远望,巴山、秦岭,峰峦起伏,连绵不绝,朵朵云彩,缭绕山间,景象非常壮丽。
上面两句是由楼中望秦岭、巴山,三四两句又把目光收回到楼中来;上两句写云、写楼高是暗写,三四两句则转为明写。诗意是说,因为望云楼飞檐凌空,所以楼上卷帘之时,萦绕在高楼四周的云彩即飞入楼中,呈现出“满楼云一色”的奇观,写出了晴空万里、云海浩茫、危楼隐现于云彩之中的奇丽景象。这两句紧承上文,仍是写楼中卷帘所见之景,如果是从下面远望楼中,就看不到“满楼”的景象了。这样一座高峻的望云楼,晴日登临,大有“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之概,自然使人视野开阔,神清目爽,难怪作者要写诗赞美它了。
文同是北宋大画家。此诗全用画笔,意境瑰奇,情致缥渺,俨若一首题画诗。用语极淡雅朴素,画面却极奇伟动人。每句用一“楼”字,显系作者有意安排,然而读来却如脱口而出,丝毫不显得重复,堪称宋诗中的佳作。苏轼有和诗云:“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和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一为画家之笔,一为感慨身世之诗,对照读来,颇有意味。
-
贲第二十二 【题解】 贲卦为异卦相叠(离下艮上)。本卦下卦为离,离为火;上卦为艮,艮为山。山下有火,一片艳红,花木相映,锦
-
隋·薛道衡垂柳覆金堤, 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 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 织锦窦
-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作品赏
-
图中有翻船的古诗词(有没有现代人写悼念东方之星沉船遇难者的七绝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图中有翻船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大河里不会翻船,小河里会翻船的诗句,图中有两条帆船的是什么诗句,看图猜诗,图中有湖水,船,燕子,垂柳,还有房子,旗帜请问是什。送你上旅行的船看着你启航渐远期盼你回来那一天收到你发来留言看到你旅途照片嘱咐你一路要平安那一夜风骤起 那一时雨骤急那一刻天旋地转睡梦里正
-
屠隆:三山志序 屠隆余登三山,然后悟天地灵秀,瑰异跌宕之观无尽,而六合内外之变幻要眇,而莫可究诘者何量也。夫茫茫元气,谽谺翕张而出
-
晓色重帘卷,春声叠鼓催。长垣连草树 ② ,远水照楼台。八境烟浓淡 ③ ,六街人往来 ④ 。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 ⑤ 。 ①此诗写清晨登八境台所见远近景色。②长垣: 长长的城墙。③八境: 指古赣州八处
-
从新哲学所见的人生观 艾思奇一 人生观的主观性提到人生观的问题不能不使我们想起十年前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论
-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崖口上新
-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
-
甘认 【原诗】:乞娘打子好心焦(1),写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