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秋月》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程颢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①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②
【注释】 ①空水:指天空与山水。澄鲜:清澈明净。②红尘:喻繁华的尘世。三十里:虚指,形容相隔遥远。
【译文】 清澈的溪水越过青峰,飞流直泻千尺;夜空明净,山水清丽,共染皎洁秋色。如此佳境,只因远远地隔断了繁华尘世;真欣羡那白云与红叶,蒙上月色益发悠然自得。
【集评】 清·王相:“此极言秋色之澄清也。”(千家诗评注)今·倪其心、许逸民:“诗人把秋月想象为一位菩萨般的仁者,胸怀博大,情操仁爱,在夜空中轻轻地广洒光辉,洗净尘杂,消散俗氛,使优美的天地山水变得澄鲜,各得自在。实质上,这诗的构思和主旨,跟春日偶成一样,抒写他的理学旨趣,表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主观感受。”(宋人绝句选第79页)
【总案】 诗人眼里所见,尽是清澈明净之景:清溪、碧山、晴空、澄泉、白云、红叶,在皎洁的秋月映照下,已异常的洁净高远,但还要说“隔断红尘三十里”,极言眼前佳境的一尘不染。于是,诗人想象在此景中的“白云”与“红叶”,因此是如何地悠悠自得,以为自己是如何远离尘俗,以至无比圣洁、高尚而一尘不染。说“白云”与“红叶”“两悠悠”,是移情于景,以物喻己,实是诗人自己为此秋色所陶醉而产生的一瞬间悠然自得、忘却尘世的意念的自然流露。诗题为“秋月”,诗中并无一字点出秋月,却令人如见满纸月光。表现手法极妙。
-
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沙村好处多逢寺,山叶红时觉胜春。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
-
不逐城东游侠儿,隐囊纱帽坐弹棋。蜀中夫子时开卦,洛下书生解咏诗。药阑花径衡门里,时复据梧聊隐几。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故园高枕度三春,
-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
宁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宁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山花子·春愁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题解
-
清·王士祯 2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 3 ,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 4 。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 5 ,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 6 ,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
-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
-
[山解]管变青律,帝里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
-
【名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注释与译文]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参考文献 《礼记·学记》
-
河水在流…… 舒缓,从容,由西向东,流过很多座桥。单孔或三孔的拱桥,平桥和折桥,还有那些意喻“左右逢源”的双桥。不急不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