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诗《梦游天姥吟留别》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这首诗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天宝四年(745),李白由山东南游吴越,天姥山是浙江的名山,李白很神往。他在即将登临吴越名山胜水时,激起了对天姥山的憧憬。于是写了这首诗,展示诗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②。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③。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④。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⑤。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⑥。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⑦。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⑨。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⑩。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⑪。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⑫。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⑬。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⑭。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⑮。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⑰。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⑱。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⑲。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①天姥:山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吟:诗体名,歌行体的一种。 ②海客:来自海外的客人。瀛洲:传说中的神山名,在东海上。微茫:模糊不清貌。 ③云霓:一作云霞。明灭:时隐时现。 ④拔:超。掩:盖过。赤城:即赤城山,为天台山南门,因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似城堞而得名。 ⑤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东北。此:指天姥山。东南倾:向东南倾倒。 ⑥因之:因越人的谈话。吴越:偏指越,偏义复词。 ⑦剡溪:即曹娥江上的上游。在今浙江嵊县。溪水清冽,山川清丽。 ⑧谢公处:谢灵运游天姥,曾在剡溪投宿。 ⑨谢公屐:谢灵运所特制的登山木鞋,鞋底装有活动的屐齿。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青云梯:高峻入云的山路。 ⑩天鸡: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⑪殷:形容声音宏大。层巅:一层比一层高的山峰。 ⑫列缺:闪电。霹雳:雷声。 ⑬洞天: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处曰洞天。石扇:一作石扉,石门。訇然:声音很大。 ⑭青冥:天空。金银台:神仙所居的宫阙。 ⑮云之君:即云神。这里泛指从云中下降的神仙。 ⑯回车:拉车。列如麻:极言其多。 ⑰ 悸:心惊。恍:神情不定的样子。 ⑱觉:醒。向来:前一晌,指梦境中。烟霞:梦游中的幻境。 ⑲君:东鲁友人。去兮:一作去时。白鹿: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赏读
从“海客谈瀛洲”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写诗人入梦的缘由。前四句写“瀛洲”“信难求”,“天姥”“或可睹”,诗人用“瀛洲”来陪衬“天姥”,让人对天姥神往,并借海外仙山给天姥山披上神秘的色彩。后四句极力写天姥山的气势,它高大连天,势拔五岳,诗人又用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陪衬,夸张表现了天姥山的磅礴气势和参天高度,自然引出下面的梦游。
“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山的经过。因为诗人有梦游愿望,所以一入梦境,就一夜飞渡,来到了谢灵运登山的剡溪,并以这里作为攀登天姥山的出发点。诗人著谢公屐,登青云梯,看到大海日出,听到天鸡啼鸣,在梦中开始对天姥山的游历,时间是从早晨到日落。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中,“丘峦崩摧”后一个神仙世界出现了:住在金银台里的仙人们,以云霞为衣,以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密密麻麻奔赴仙会。这是诗人梦游境界的高潮,也是诗人理想中的乐土,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把他追求的理想展现在我们面前。可是好梦不长,“魂悸以魄动”写诗人梦醒了,起身一看,只有枕席,刚才梦中的神仙洞天已不存了,诗人只有“长嗟”了,反映了诗人回到现实的痛苦心情。
“世间行乐亦如此”到诗最后写诗人梦醒之后的感慨。“亦如此”“东流水”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骑白鹿、访名山、离诸公是诗人对今后的打算;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体现了诗人傲岸坚强、决不妥协的处世态度。特别是最后两句,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显示了作者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这首诗使用了大胆的幻想,利用想象和夸张手法加以体现,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语言流畅、自然,有强烈的感染力。
-
登幽州台[1]歌陈子昂【原文】前不见古人[2],后不见来者[3]。念天地之悠悠[4],独怆然而涕下[5]!【注释】[1]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丘、
-
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
-
名言: 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注释: 人: 指友人。兽心: 指野蛮、残忍的心肠。真识: 真正了解到。 句意: 朋友当中有坏人, 几人能够看得真。 出处: 唐·孟郊《择友》
-
从戎向边北,远行辞密亲。借问阴山侯,还知塞上人。
-
周邦彦《兰陵王》周邦彦 周邦彦 柳 柳阴直 ① 。烟里丝丝弄碧 ② 。隋堤上、曾见几番 ③ ,拂水飘绵送行色 ④ 。登临望故国 ⑤ 。谁识。京华倦客 ⑥ 。长亭路 ⑦ ,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⑧
-
古文观止·苏轼·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
-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
-
诗通过描写燕子来去自由、鸥鸟无猜、妻子画纸为棋盘和儿子做钓钩等表现出浣花溪生活的惬意自适,而末句含蓄地流露出怅然之意。
-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师子乘高座,白玉塵尾谈重玄
-
刘子翚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组诗的前一首意在抨击昏君,这一首则意在鞭挞奸臣。昏君的荒淫无道,使奸臣得售其奸;而奸臣的曲意逢迎,又使昏君昏而不悟。正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