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苏子卿)原文、鉴赏和赏析
一朝游桂水,万里别长安。
故乡梦中近,边愁酒上宽。
剑锋但须利,戎衣不畏单。
南中地气暖,少妇莫愁寒。
西汉苏武字子卿,以气节著称。这位南征诗的作者苏子卿,则是南朝陈代的诗人。其诗名虽不著,存诗也才五首,但在古代诗史上却曾产生过一点值得一提的影响。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咏梅名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即脱胎于苏子卿梅花落诗中的“只言花是(一作似)雪,不悟有香来”。
这首南征诗,揣摩语气,当是诗人的赠内之作。因而诗作虽也写到自己的乡情,重点却落到向年轻的妻子报平安、慰相思上。
首二句叙事,正写题面。“桂水”,在今湖南省东南;“长安”,借指陈朝京城建康(今南京)。诗人不说“万里游桂水,一朝别长安”,而偏将“万里”置于“长安”之前,有强调在空间距离上远离故乡之意。
三四句从“别”字生发,抒写乡情。上句说做思乡之梦,下句说借酒浇愁,但并不直说,而是以“梦中近”写醒时远,以“酒上宽”写酒醒愁;而其深层意蕴,又不在于泛写乡情与边愁,而是委婉表露对妻子的日夜思念。
五六句写战士的情愫。上句中的“但须”的“但”,是“只”、“惟”之意,这一句用排他法正面强调自己身为战士,关心的只是杀敌用的刀剑是否锋利;下句从反面补足,至于穿的戎衣,即使单薄,自己是并不在意的。这两句直写怀抱,笔意则在于间接寄情,表明自己志在杀敌,无所畏惧,妻子可以放心。
末两句从“不畏单”三字转出,从谈论自己进行间接劝慰,转为对妻子(“少妇”)的直接安慰。“南中”,指包括桂水在内的南方广大地区;“地气”,谓当地气候。丈夫的衣着,妻子最为关心,故结尾处向妻子介绍南方的气候特点,以免对方牵肠挂肚。这两句是愁中劝人“莫愁”,语至浅而情至深,见出丈夫对妻子的理解与关心,也见出一颗真诚相爱之心的崇高与无私。
此诗感情细腻,风格缠绵。诗人抛家别子南征,尽管怀有浓重的乡情与亲情,却并不因此稍减他杀敌报国的英风豪气,应该说,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还是真实感人、值得崇敬的。只是由于此诗用以赠内,具有以诗代简的性质,抒情的重点自然要向表现儿女之情的一面倾斜,而在风格上也就理所当然地会相应地呈现出卿卿我我、一言难尽的缠绵的特色。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出处】唐韩翃《 寒食 》。 【意思】春日的长安城,处处是柳絮飞花,时逢寒食,宫中柔柳轻扬,随风拂荡夭斜。日暮时分,汉宫所赐蜡
-
【题解1】 唐五代以来的词,极少写农村景象。苏轼这首小令却吟咏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风光,创始性地扩展了词的题材。上片通过进村后的所见所闻,以枣花簌簌落、全村缫车响,古柳下卖黄瓜的吆喝,一连串声响,充满了
-
明月人华池,反照池上堂。堂中隐几人,心与水月凉。风萤已无迹,露草时有光。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名都信繁会,千指调笙簧。先生病不饮,童子为烧香。独作五字诗,清绝如韦郎。诗成月渐侧,皎皎两相望。
-
万里休言道路赊,有谁教汝度流沙。只今中国方多事,不用无端更乱华。
-
远眺岗什卡雪山一只牦牛扛着暮色帐篷,它要去哪儿群山寂静,群山安静一个裕固族人,沉默而明亮鄂博方向是心上的路邮递员达隆东智和摩托车还
-
诗的序言部分写李清照到丈夫赵明诚任知州的莱州探望。但却被赵明诚冷落一旁,而且夫妇俩平生爱好金石之物,在赵明诚的官邸中却一样也没看到。可以想像李清照心中的不满和失落。李清照无聊到随手翻案头上的《礼韵》,以翻到的字为韵,来作诗,而这首诗就是
-
名言: 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 注释: 倪(ni): 事物细微的初始。 句意: 天地变化无法推测, 阴阳变化没有穷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交错弹奏粗弦和细弦,乐声一会儿粗犷浑厚,似急雨敲窗,忽而又变 得细密低微,似恋人花前月
-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 ① 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人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② 。(《庄子·胠箧qū q
-
[原文] (节选) 靖康朝野佥言后序 靖康丙午 规以通直郞知德安府安陆县事。丁未春正月,群盗王在等犯德安府。时郡将 规摄府事,贼来攻城,规在城上与贼语,问何因到此。贼言:“京城已为金破。”规独念都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