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的梦》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在北平与青岛住家的时候,我永远没想到过:将来我要住在什么地方去。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
在抗战中,在重庆与它的郊区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作梦了。我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
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的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字的小说。
假若青城去不成,求其次者才提到青岛。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爱它。不过,春夏之交,它有雾,虽然不很热,可是相当的湿闷。再说,一到夏天,游人来的很多,失去了海滨上的清静。美而不静便至少失去一半的美。最使我看不惯的是那些喝醉的外国水兵与差不多是裸体的,而没有曲线美的妓女。秋天,游人都走开,这地方反倒更可爱些。
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园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香港很暖和,适于我这贫血怕冷的人去住,但是“洋味”太重,我不高兴去。广州,我没有到过,无从判断。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腊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食远不及成都的那么多,专看花而没有书读似乎也差点事。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
在抗战中,我没能发了国难财。我想,抗战结束以后,我必能阔起来,唯一的原因是我是在这里说梦。既然阔起来,我就能在杭州,青城山,北山,成都,都盖起一所中式的小三合房,自己住三间,其余的留给友人们住。房后都有起码是二亩大的一个花园,种满了花草;住客有随便折花的,便毫不客气的赶出去。青岛与昆明也各建小房一所,作为候补住宅。各处的小宅,不管是什么材料盖成的,一律叫作“不会草堂”——在抗战中,开会开够了,所以永远“不会”。
那时候,飞机一定很方便,我想四季搬家也许不至于受多大苦处的。假若那时候飞机减价,一二百元就能买一架的话,我就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的飞行。
(1945年5月民主世界第2期)
赏析老舍小品散文感情率真,幽默风趣。率真,故为文质朴而了无矫饰,见出真情;幽默,行文之中常杂以警语、谐语,令人灿然一笑,见出智者的丰采。
“住”的梦文虽不长,却也见出上述特色。衣食住行,人莫能外,“住”尤为人所看重。作家以“住”为题,浮想联翩,戏谓之“梦”,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实际上,说“住”只是文章的“由头”,展开的内容却是对祖国河山的精微的描述。这里就藏着技巧,却又不露痕迹。作家像是对友谈心,把话题拴在什么季节住在什么地方最好,以“春”、“夏”、“秋”、“冬”自然节令为序,次第写到杭州、青城山、青岛、北平、香港、广州、成都、昆明。想住有想住的理由,不想住有不想住的原因,从中也就把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和风物特色——勾勒出来,情趣盎然,令人过目难忘。
在描述中间,透着一种率真之气: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坦露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加半点伪饰。写杭州,他说“只住了两天”,“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那么,就“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写起。青城山的“绿”给作者难忘的印象,激赏之情溢于言表。青岛呢?虽然住过三年,也很喜欢它,却有许多不足:湿闷、游人太多、美而不静,特别是“使我看不惯的是那些喝醉的外国水兵与差不多是裸体的,而没有曲线美的妓女”。苦涩的体味多于赞赏,在描述中渗入许多难言的感慨。说到北平,作家换了一种写法,“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跳荡的句式,详尽的介绍,掩抑不住的透露出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眷念和钟爱之情。好恶爱憎,了了分明,这正是文章特别吸引人的所在。
布局精巧,疏密相间,文短意丰。尺幅之中,展现祖国山河四季景观,令人如面对四季“画屏”:杭州之春、青城山之夏、北平之秋、成都之冬,神采各异,魅力独具。作家文字之简洁于此可见。然而简洁不是空疏,当细密处又绝不吝惜笔墨。写青城山之夏的“绿”,连用几个比喻:“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可谓描摹入微。写北平之秋,铺陈渲染,笔酣墨饱,从天气,从吃食,从花草,从衣食住行,写出了北平之秋方方面面的美点,而对北平之秋的“吃食”,记述尤为详细,水果有苹果,梨,柿,枣,葡萄,每样又都有若干种,还有小白梨和大白海棠,水果之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良乡的栗香十里。不单是罗列品类,还写出了它们的色、香、味。文字之简洁,内涵之丰盈,令人惊叹。不过,老舍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并不全赖技巧,更主要的是由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细密的观察、体味。他在写作“住”的梦之前曾经分别写过记青城山的青蓉略记、记青岛的五月的青岛、记北平的想北平、记昆明的滇行短记,对于这些地方的地域景观、风物特色早已熟稔于心,所以写来游刃有余,落笔从容,要言不繁,文短意丰。
文章结尾,语多调侃,同上文状写各地自然景观和地域风物时的笔致似有不尽统一之处。这是当时政治形势使然。一方面,老舍为抗战即将胜利而欢欣鼓舞,指点江山,品味风物,怡然自得;另一方面又目睹国统区政局混乱,未来如何,把握不定。他曾经说过:“您看我挺爱笑不是?因为我悲观。”(又是一年芳草绿)读罢此文,在调侃、幽默的文字后面,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老舍沉思的、略带忧戚的面容。这是“住”的梦的又一面。
-
天净沙·离愁 李致远 敲风修竹珊珊, 润花小雨斑斑, 有恨心情懒懒。 一声长叹, 临鸾不画眉弯。
-
原名为《数术大略》。共九卷。元代人称之为《数学九章》,又有人改九卷为十八卷,并于明代初期收入《永乐大典》。明代,王应遴从《永乐大典》抄录时,便定名为《数书九章》。清代,编《四库全书》时,沿用元代之书名
-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 至:最。莫如:不如。天下最难的事情,莫过于了解人;最大的事情,同样是莫过于了解人。宋·陆九渊《删定官轮对札子》:“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
-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
-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 时使之也。妍媸 ① 之质, 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 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 ② 。惟识时之士, 为能堤其隤 ③ 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
-
尊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尊酒相逢十载后,我为壮夫君白首。我材与世不相当,戢鳞委翅无复望。当今贤俊皆周行,君何为乎亦遑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适合古诗词诵读的背景音乐,内容包括找几首适合朗诵古诗文的背景音乐,有什么音乐适合用作古诗朗诵的背景音乐,适合朗诵古诗的背景纯音乐。适合朗诵古诗文的背景音乐:《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即古
-
验方新编黄一九君是我的朋友,又是我的医生,他策划出版的《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凡九巨册数百万言,为中医古籍整理一大业绩。其“方剂卷”
-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出处】唐李白《 宣城见杜鹃花 》。 【意思】杜鹃每叫一声都令人肝肠 欲断,暮春三月听到杜鹃鸣叫,不觉而 生思蜀之情。三春三月:三春即暮春。 暮春三月正是蜀地
-
【原题】:邺守以石刻屈平昭君像见惠因思大夫之忠贯白日而凌秋霜在所不论而昭君以倾国之艳擅天下之色乃不肯自同众姬货画师以求媚此尤为可感者为赋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