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澳亚归舟杂兴》
梁启超澳亚归舟杂兴清、近代山水诗鉴赏
梁启超
拍拍群鸥相送迎,珊瑚湾港夕阳明①。
远波淡似里湖水,列岛繁于初夜星。
荡胸海风和露吸,洗心天乐带涛听。
此游也算人间福,敢道潮平意未平。
这首诗是梁启超在被迫流亡国外期间,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离开澳洲、返回亚洲途中所作。它描写了大海夕照的自然景象,语言朴实晓畅,形象鲜明清新,抒发诗人乐观而饱满的美感感情,也流露出诗人心中郁积的愤懑。
诗的开首一联,描绘了归舟离澳的情景。“拍拍群鸥相送迎”,是写一群海鸥“拍拍”地扑击着双翅,在归舟的前后来回飞翔; 有的在船后伴飞,好象送别,有的又在船前徘徊,好象迎接。这种情景,是船行海上所特有的。诗人以“相送迎”来写海鸥,不仅暗写了海船,也点明了归意,而且海鸥似乎也通人情,更使整个画面充满温馨的情味。第二句“珊瑚湾港夕阳明”,写辉煌的夕阳分外明亮,照耀着澳洲沿海 一带的珊瑚宝岛。这形象真是鲜丽而壮观,而同时也巧妙地说明了当时归舟所在的位置、所处的时分,与第一句融成清晰完整的画面。
第三、四句写诗人在归舟上眺望之所见。“远波淡似里湖水”,是说远处的海面差不多象内陆湖水那样平静。这个“淡”字,将大海的惊涛骇浪视为等闲,眼前只是一派浩淼而温柔的无限烟波。“列岛繁于初夜星”,写那些错落有致的海岛,比这时天上刚刚出现的星星还多。那么,从这淡淡的远波、疏疏的初夜星,我们也能窥见诗人当时平和安宁的心绪吧?
第五、六句进一步写诗人的感受。这时,诗人披着海风,呼吸着饱含夜露的新鲜空气,胸中格外开阔、坦荡; 倾听着大自然和谐的音响,那好象是来自天上的美好乐曲而有海涛击打着节奏,心神不禁为之陶醉。在这里,“海风和露”、“天乐带涛”,写出神奇的海上仙境。而“荡胸”、“洗心”,也有力地表现着诗人当时那感性的快适和理性的满足,似乎全身心都受到了净化。
到尾联,诗人转入议论。他感慨说,这次海上旅行也算是享受人间的福分了,我还敢象古人那样说“夜半潮平意未平”吗? 这“潮平意未平”原出自宋人陆游塔子矶诗: “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梁启超是反用其意,字面上说意也随潮而平静了,实际上正是说想起国家民族的命运,而自己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迫流亡海外,忧愤满腔,意不能平啊。这又从自然美的美感赏受中,搏起着那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这使得全诗意境为之深化,异国风光与爱国之情交织成更加深邃动人的艺术境界。
-
车遥遥篇 作者: 傅玄 【
-
夏丐尊《幽默的叫卖声》原文 《幽默的叫卖声》,本身并非一篇轻巧调侃的幽默之作,而是充满着一种机智犀利的讽喻意味。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是旧时都市中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作者没有以一种司空见惯的态度听而不闻
-
玉罂泣水桐花井,蒨丝沉水如云影。美人懒态燕脂愁,春梭抛掷鸣高楼。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为君挑鸾作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
-
河柳擅佳名,青条发红穗。因愁百卉娇,强作芳菲意。
-
未尝按黜一吏【原典】陈文惠①公尧佐,十典②大州,六为转运使③,常以方严肃下,使人知畏而重犯法。至其过失,则多保佑之。故未尝按黜(ch
-
苦雨晴何喜,喜于未雨时。气收云物变,声乐鸟乌知。--白居易蕙泛光风圃,兰开皎月池。千峰分远近,九陌好追随。--王起白日开天路,玄阴卷地维。余清在林薄,新照入涟漪。--刘禹锡碧树凉先落,青芜湿更滋。晒毛
-
【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意思】我的心,仍象冰一样,在玉壶中闪光! 【全诗】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
-
不丹人实行同族结婚制度。大都是一夫一妻,也有一夫多妻的,但男子再娶必须取得第一个妻子的同意。不丹也曾流行过一妻多夫制,但现在并不鼓励这种婚姻。通常是妻子到丈夫家里去居
-
与妈妈一起采摘10月2日吃过早饭,我们驱车载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哈尔滨太阳岛玩。这次决定带着父母一起出游,所以之前拟定的出行计划就都泡汤
-
白居易关山征戍远, 闺阁别离难。苦战应憔悴, 寒衣不要宽。闺怨词一般多表现妇女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