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北伐
【题 解】
祖逖北伐选自资治通鉴卷88,题目是编者加的。本文记叙了祖逖少年时闻鸡起舞和请命北伐的前期准备。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西晋末率亲党数百家南移。建兴元年(313),他上书要求北伐,收复中原,晋元帝任命他为豫州刺史他率军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收复了豫州地区。由于祖家军不怕死,加之祖逖领导有方,很快便收复了淮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东晋朝廷因此对其猜疑,并派人节制他。祖逖见到复国无望,最终忧愤而死。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主要记叙了祖逖少年时闻鸡起舞和上书力请北伐以及“中流击楫而誓”的事迹,表现了他胸怀大志,精忠报国,对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充满了信心。
文中主要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少年时“中夜闻鸡鸣”,被吵醒的祖逖却对好友说“此非恶声也”,为什么这声音不令人讨厌呢?因为祖逖“少有大志”,在他的耳中那激昂的鸡鸣声恰似在督促他奋发图强啊!于是祖逖披衣起床,拔剑起舞,准备练好本领,将来好为国家出力。待到祖逖做了军事顾问,他作了一些准备后,便言辞恳切地上书皇帝司马睿,为他认真分析出前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在于“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现在“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如此在情在理的透析,使本对于收复失地没有什么兴趣及能力的皇帝也不能不对他给予了表彰。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祖国安危、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祖逖虽然得到了朝廷给的官位和一些兵器,士兵却一个也没有,这并不影响他收复中原的壮志。他在中流击楫而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段豪言壮语透露了祖逖誓死收复国土的坚定信念!生动的语言不仅刻画了饱满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此外,文章叙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突出了祖逖的爱国形象:略写了“闻鸡起舞”和北伐的准备,详写了上书请求出兵北伐。
-
高适《封丘县》 高适 我本渔樵孟渚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
-
文章包括各种文体的著作、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科学论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雪的唯美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雪的唯美文章 篇1 下大雪了噢!我迫不及待得跑到了外面,看那大雪纷飞。从天空上飘下来星星点点的小碎花似的雪,洁白纯净,仿佛给这世界装点一层小饰品。路上的行人纷纷抬头仰望,生怕错过了这一美好时光。我也笑得合不拢嘴,拉着好友在外面乱蹦乱跳的。 那还算是小case,经过一夜的
-
此词见于《陈忠裕全集》,借惜花怀人,寄托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正如题中所示,此词是写“春日风雨有感”。“春日风雨”,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节候和气氛,而“有感”则是寄离词人的感慨和情怀。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
-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
-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小马哥:
-
《淮南子》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 全文、注释、鉴赏
〔齐俗训〕 夫待騕褭、飞兔而驾之 ① ,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 ② ,则终身不家矣。然非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因所有而并用之。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 ③ 。由是观之,人材不
-
思怀耿如昨,季月已云暮。忽惊年复新,独恨人成故。冰池始泮绿,梅援还飘素。淑景方转延,朝朝自难度。
-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 不与离人遇 睡里销魂无说处 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沈鱼 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