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弟侄书堂》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释】书堂:读书的地方。何事:为什么。居穷:居住的地方贫穷,物质条件 不好。道不穷:学问道德不会没有用。乱时:战争时代。静时:和平年 代。干戈地:打仗的地方。礼乐:礼节和音乐,泛指文化活动。野泉:山 野中的泉水。终身事:有益终身的事情。光阴:时间,时光。惰(duò):偷 懒,懈怠。
【大意】为什么说生活窘迫但学问道德始终不能放弃呢?因为战乱年代和太 平盛世(学问道德的作用)是一样的。我们的家乡虽然在打仗,但是弟弟 和侄儿们,你们要时常修习儒家的礼乐文化啊。放着书的桌子上,还有 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不停摇晃。洗砚台的池塘边,还能听到山野中泉水叮 咚的声音。年轻时候的辛苦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面对匆匆流逝的时 光,不要有丝毫的松懈和懒惰啊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20页.
-
匆忙在中午时分,赶往婺源东北乡的虹关一线,是因为天气预报明天有雨。就有些着急。今年气候异常,还没出农历二月,婺源就下起了滂沱大雨。
-
相送西郊暮景和,青苍竹外绕寒波。为君蘸甲十分饮,应见离心一倍多。
-
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
林逋是杭州孤山的隐士,来此游览,写下他的观感。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一般研究者认为,宋诗讲究议论,起于欧阳修等人学韩愈古文,遂在诗中借鉴古文的写法,形成了以散文为诗的风格,同时也把议论带入到诗中。林逋这首诗,首联也以散文笔法起,作一总论,
-
那天来了几个朋友,喝酒聊天儿。现在想不起为什么,就说到了女子杀人这个话题。一个朋友说:在中国古典小说里,为夫报仇的故事多,为妻报仇
-
三界无所住,一台聊自宁。尘劳付白骨,寂照起黄庭。残磬风中袅,孤灯雪后青。须防童子戏,投瓦犯清泠。
-
典源出处 《旧唐书文苑传李白传》: (李白)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新唐书文艺传》亦载。杜甫《送
-
1917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蓝辛和日本特使石井菊次郎就有关中国问题签署了《日本和美国关于中国的换文》,一般称作《蓝辛—石井协定》。在换文中,“美国政府承认日本在中国,特别在中国之与日本属地接壤的部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芭蕉花郭沫若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郭鼎堂、石沱、羊易之等。著名的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