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姑苏怀古》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姜夔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①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②
【注释】 ①柁牙:桅杆。②苏台:姑苏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在今姑苏市西南的姑苏山上。
【译文】 夜深了,低垂的云幕似乎从远处归来,依恋着桅杆。澄澈的江水中,映出璀璨的群星;宁静的沙滩上,白鹭在悠然自得地睡眠。我遥望姑苏台上的垂柳,心头涌起一阵惆怅,当年,在吴王豪华的宫殿里,它曾低拂着满地的落花片片。
【集评】 宋·罗大经:“姜尧章学诗于萧千岩,琢句精工。有诗云:‘夜暗归云绕柁牙,……。’杨诚斋喜诵之。”(鹤林玉露丙编卷二)
今·程千帆:“云静非归,云动非去,也与柁牙无关……。然而在诗人笔下,它们之间都发生了亲密而和谐的关系了。苏台柳曾扫吴宫花,谁曾见来?但又何必一定要实有其事呢?这些地方,好就好在虽无理而有情。排除了幻想与想象,也就没有诗了。”(古诗今选第594—595页)
今·许理绚:“晚云悠闲,江水澄清,星斗灿烂,白鹭自适,此乃江山永恒之意。诗人蓄意刻画一个清幽的境界,是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下联一转,‘怅望’两字将全篇约束在‘怀古’之思上,引入正题。此转看似突兀,实与上句脉络贯穿,极尽纵收开阖之致。……‘苏台柳’俨然是历史的见证。结句道尽了千余年来‘苏台’的沧桑,怀古伤今,饶有远韵。”(宋诗鉴赏辞典第1197页)
【总案】 怀古诗,每多起句破题,或点时,或点地,或点物,以抒发今昔之感。如李白之“越王勾践破吴归”,刘禹锡之“朱雀桥边野草花”,杜牧之“折戟沉沙铁未销”诸首,大都如此。此却以景语出之,似与题旨无关,然人事代谢,山川依然,景物描写中即寄托了无穷的感慨,而感慨之中又富有悠远的情韵。此种写法,为姜夔所长,即善以灵动活泼之法写七绝的杨万里亦有所不及,难怪他要“喜诵之”了。
-
陶然亭者,都中士大夫比之周侯藉卉之地,右军修禊之所〔2〕。或逢美日,则重席相邀;将有
-
1935年3月13日晨 ①匍匐:同蒲伏,爬着走,写牢房的局促和狱中生活的困顿。 ②咫尺万里:咫,八寸。咫尺,极言距离近,离开牢门不过咫尺,可是像万里那么远,不能越过,亦指被囚在牢内和外面沸腾的革命斗争隔绝。 ③盎然:饱满。这是指
-
这首诗在思想内容上也颇有可取之处,像这首这样表现对下层人民、对风尘小吏的慈惠,表现自己效法前贤、清廉为政的作品,确是很罕见的。
-
《先秦散文·庄子·养生主》原文鉴赏 吾生也有
-
国学名句“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众能而责诸人”出处和解释
【名句】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众能而责诸人 语出宋代杨万里《庸言》。君子不似一件器物,他不因为有一种专长而满足于自身;至于使用人的时候,则像使用一件器物那样,并不责求他具备
-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秋冬”类的诗句。 寒秋降临,叶落纷纷,远山空净。日暮时分,河水湍急而去。写出了日暮黄
-
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窕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
【提示】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时为主,国经年纬,谱列汉初功臣143侯世系,反映汉初一百年间的政局变化。从汉初至太初百年之间,有一百三十七侯都犯法殒身或无后亡国,太初以后只剩了五侯,这是当时历史中的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用兵如神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古人用兵妙计的诗句,有关战斗的古诗和成语,用兵如神的典故5句话以内。<有关战争的古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
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