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啮指心痛”注释、译文和评说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注释】 ①曾参(zēng shēn):也称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以孝敬母亲著称。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参曾(céng):曾参曾经。啮(niè):咬。悟汝(rǔ)耳:感悟你而已。
【译文】 周朝的曾参,字子舆,世称“曾子”,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对母亲特别孝顺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你的朋友突然到我们家来拜访,我不知道如何招待;我咬手指是希望你能够感悟到并快点回来。”
对此,有一首诗颂扬道:母指方才咬,儿心痛楚楚。路遥能感知,母子心连心。
【评说】 母子连心,遥相感应。至亲之间“心灵感应”的现象确实存在,只是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
对照曾参的“啮指心痛”、对孝的敏感,我们有些做子女的对父母就未免太麻木了——对年迈的父母不闻不问,对生病的父母置若罔闻,甚至由于“啃老”不顺利而对“无能”、“苛刻”、“吝啬”的父母拳脚相加!
这里做一个链接——2004年的一则新闻“研究生嫌家穷欲解除父子关系放狂言要踩死老父”:出身浙江农村的蒋光(化名),一位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二十九岁男孩,因为谈对象要买房子,家里却再也拿不出钱了(由于供他上学,家里已经东挪西借了近10万元钱),他便声明要与父母断绝关系并扬言要踩死父亲!
这也是“儿子”!面对这样的儿子, 做父母的真应该反省反省:我们为什么会教育出这样的孩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苹果的古文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苹果的古诗,有关苹果的诗句,关于苹果的诗句。关于苹果的古诗:《南海百咏抄》宋·李调元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 2、《冬日杂咏八首·其六》当代
-
汉重苏子卿汉重苏子卿 【原文】 汉世待士大夫少恩,而独于苏子卿[1]加优宠,盖以其奉使持节,褒劝忠义也。上官安谋反,武子元与之有
-
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歌谣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玉帐军筹罗俊彦,绛帷环佩立神仙。陆公余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垂楼万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阵马来。未掘双龙
-
树林幽翠满山谷,楼观突兀起江滨。云是昔人藏书处,磊落万卷今生尘。江边日出红雾散,绮窗画阁青氛氲。山猿悲啸谷泉响,野鸟?戛岩花春。借问主人今何在,被甲远戍长苦辛。先登搏战事斩级,区区何者为三坟。书生古亦
-
南歌子 【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希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
【名句】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每过五百年就一定会出现一位圣君,并且还必会有贤臣辅佐他。此言圣君贤臣不可多得,也反映孟子渴望着圣君贤臣的出现。
-
异国秋思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天气渐渐清凉了。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钻出头
-
月亮已经出来了, 金色的星星照耀, 在天上闪着亮光; 森林黝黑而无语, 一片奇妙的白雾 袅袅地升到牧场之上。 世界是多么寂静, 朦胧的夜幕降临, 何等亲切而可爱, 仿佛寂静的房间, 整个白天的忧烦,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2〕,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
-
雁儿落带得胜令·叹世 吴西逸 春花开杜鹃。秋月看归燕。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苦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