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与情亲书》原文、注释和解析
唐·骆宾王2
某初至乡闾,言寻旧友3。耆年者化为异物4,少壮者咸为老翁5。山川不改旧时,丘垄多为陈迹6。感今怀古,抚存悼亡7,不觉涕之无从也8。
询问子侄9,彼亦凋零10。永言伤情11,增以悲恸12。虽死生之分,同尽此途,而存亡之情,岂能无恨?终期展接13,以申阔怀14。取此月二十日,栖桐成礼15,事过之后,始可得行。祇叙尚赊,倾系何极16,各愿珍勖,远无所诠17。
1这是骆宾王奔母丧回故里时写给亲旧的一封信。骆临海集中还有一封与情亲书。2骆宾王(640?-684?):以诗文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有骆临海集。3言:语首助词,无义。4耆年:老年。古时年六十称耆。异物:指死亡的人。5咸:都。6丘垄:坟墓。7抚存悼亡:抚恤生者,悼念死者。8“不觉”句:意为不知眼泪从哪里来。极言眼泪之多。9子侄:指旧亲友的子侄。10凋零:喻人的死亡离散。11言:语中助词,无义。12悲恸:极度悲哀。13终期:指为母亲送终的日期。14申:表明。阔怀:远怀。15栖桐成礼:把死者装入棺中完成葬礼。此指母亲下葬的礼仪。栖:栖息。桐:棺。16“祇叙”二句:意为短信无法说尽心中无限事,对乡亲的思念是无法表达的。祇,同“只” 赊,欠。17“各愿”二句:意为希望各自保重,不能尽表心意。珍:珍重。勖(xu):勉。诠:具,尽。
【析点】 骆宾王虽然生逢中国封建社会最繁盛的大唐王朝,但当他雄心勃勃地踏上政治舞台后,迎接他的却是一次次沉重的打击。正如清人陈熙晋所感叹的那样:“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这封信便是作者因被诬陷贪赃而贬为临海县丞后不久,奔母丧回故里时写给亲旧的。
政治理想的破灭,早已令作者“每积凄凉”(与情亲书);亲人旧友的“凋零”更使他“增以悲恸”。尤其当面对依旧的山河,全非的人事,“感今怀古,抚存悼亡”时,怎能不感叹人生何其之短暂? 想到自己多年漂泊在外,蹉跎岁月,却功名不就,事业难成,此番情景,又怎能不泪落潸然呢?! 在六朝骈俪文风控制的初唐文坛,这封短信能够摒弃骈体的束缚,多用散句,不用典故,骈中求散,直抒胸臆,朴素无华地表达出作者对亲人和故土的一怀厚意深情,读来凄恻感人,不失为一篇散文佳构
-
作者: 周永才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朗诵主持蜀道难,内容包括蜀道难朗诵报幕词,王昌龄的从军行,蜀道难,秋兴八首朗诵主持词,文山中学要进行古典诗歌朗诵会,请撰写朗诵会的开场白以及衔接蜀道。饭桌上的盛宴由几道菜组成,以增加菜饶的风味、特点。古人的诗歌也讲究诗韵、风格。王昌龄的从军行由多个诗篇构成,展现出血性方刚的盛唐气象。即
-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苏轼文集》 这一篇或
-
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虽然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何为二十年,纪忆作此{左言右由}
-
《左传》 冬 (1) ,晋文公 (2) 卒。庚辰 (3) ,将殡 (4) 于曲沃 (5) ; 出绛 (6) ,柩有声如牛 (7) 。卜偃 (8) 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9 :将有西师过轶我 (10)
-
这是首惜别诗。诗写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诗一开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次别后
-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2) ,世人甚爱牡丹 (3)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 ,濯清涟而不妖 (5)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6
-
东方学院从1924的秋天,到1929的夏天,我一直的在伦敦住了五年。除了暑假寒假和春假中,我有时候离开伦敦几天,到乡间或别的城市去游玩,其
-
《夫世,海也;身,舟也;志,柁(舵)也.世之溺人久矣.吾之志,所以度吾之身,不与风波灭没者
《夫世,海也;身,舟也;志,柁(舵)也。世之溺人久矣。吾之志,所以度吾之身,不与风波灭没者也。操舟者,柁不使去手。故士莫要于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