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赏析》
纳兰这首词与他其他的赠友词有所不同,这一次他没有一味地抒发怀念,而是侧重叙志。“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这话问得蹊跷。在风景秀丽的渌水亭旁边修几间中看不中用的茅屋,是烧钱多。所以,这样的问题,很没有建设性的水准,但句子却是相当的流畅、明了。 接着是回答。有问有答,态度很端正。纳兰自圆其说,可以闲居于此,就像自由自在的海鸥那样,无忧无虑,自得其乐。古代人喜欢用与海鸥为伴表示闲适或隐居。宋代陆游雨夜怀唐安诗中有“小阁帘栊频梦蝶,平湖烟水已盟鸥”句,用庄生梦蝶和鸥鸟订盟的典故来喻示闲适的生活。纳兰淡泊功名,向往过着陶渊明等隐居标兵不问世事的悠闲生活。 “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这里是看破红尘的觉悟。生命如水,忙忙碌碌之间,一切都已经流逝。所有才情,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将被风雨吹打得七零八落,而我岂能还为虚妄的功名利禄所缚?
朱颜青鬓,枉被浮名误!生活的底蕴究竟是什么?是既然生下来了,就要活下去吗?几千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有的追名逐利,有的独善其身,有的寄情山水,有的烧香拜佛,有的舍生取义,有的苟且偷生。
上片最后一句“红牙曲”指拍击着红牙板歌唱。红牙板是用红色檀木制成,古代于唱歌时打拍子用的牙板,与北方说“数来宝”的艺人手中所持的碎板有些类似,只是木质更好、做工更细而已。元代诗人杨维桢专有一首红牙板诗,描绘说:“良工削出红冰片,自非红鸾之舌为尔绳,安得三三贯成串?”
下片点出所以要摆脱“浮名束”的原因,设想如何打发今后的生活。如今世事反复无常,当袖手旁观,将其作为一局棋来看待。蕉中鹿,有世事无常、真假难分的意思。典出列子:有一个郑国人砍柴时,忽见一只鹿跑过来,他一扁担将鹿打死。他怕被猎人看见,将鹿藏在一个坑里,上面盖上一些蕉叶。等到他要将鹿带回家时,却找不到了,就以为这是一个梦,一路自言自语,被路旁一个人听到了,这个路人好奇地依言找到了这只鹿。樵夫回到家里,不甘心失掉这只鹿,夜里真的又梦见他藏鹿的地方,还梦见拿走鹿的那个人。第二天清早,樵夫就根据他梦中的线索找到了那个人。于是两个人为争鹿起诉,闹到了法官那里。这个故事形容世间事物真伪难辨,得失无常。
既然世事无常,何不躲避在一边,纵酒吟诗,自在悠闲,也算是安享一份微薄的福气。
大雪之后屋檐角闪烁的那一丁点儿翠绿,雨后靠墙栽种的绿苗,寒夜里摇曳的灯烛——这,就是纳兰期望的生活意趣,他渴望摆脱宦海羁绊,避开现实去过田园的悠闲生活。
-
国学名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出处和解释
【名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 语出《诗·魏风·伐檀》。你不种不收,凭什么收取谷物千万担?你不上山打猎,为什么院子里挂满了猎物?两句诗对残酷掠夺的统治者发出强烈责问。不稼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古诗词教学的涵义,内容包括古诗教育的意义与目的,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与作用,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认识。你好!!! 有幸聆听了某名老师在福州执教的《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一课后,感触很深。我把自己心潮涌动的思绪写下与大家共享。 一、情境
-
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 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阿浪的远方古诗词,内容包括有没有讲述古诗词传统文化的影片推荐,阿浪的远方中的看点都,描写眺望远方的诗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出处:《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
-
纷进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琼筵。来不言兮意不传,作暮雨兮愁空山。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驾兮俨欲旋。倏云收兮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湲。
-
作者: 翟纲绪 【本书体例】
-
【名句】远不间 ① 亲,新不间旧。 【注释】①间(jian):疏远。 【释义】相距虽远但不能疏远亲人,结交新友则不该疏远旧交。 【点评】喜新厌旧,疏远亲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参考文献 《管子·五辅》
-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 不与离人遇 睡里销魂无说处 觉来惆怅销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 浮雁沈鱼 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
-
翰林尚书宋公子,文采风流今尚尔。 自疑耆域是前身,囊中探丸起人死。 貌如千岁枯松枝,落魄酒中无定止。 得钱百万送酒家,一笑不问今余几。 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聒醉惊客起: 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
-
岁晏谁不归,君归意可说。将趋倚门望,还念同人别。驻马临长亭,飘然事明发。苍茫眺千里,正值苦寒节。旧国多转蓬,平台下明月。世情薄疵贱,夫子怀贤哲。行矣各勉旃,吾当挹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