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赏析》
此诗共六章,第一章言上古之时百姓的朴素生活。第二章追述后稷播植自给,舜禹躬耕稼穑,都十分重视农业劳动。第三章写古代士女竞相耕作,时代清明,农人安然自逸。第四章写古代贤达之人尚且躬耕,众人庶士更当勤于耕种,以保自安。第五章谈耕作的重要性。“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劝农的根本所在,否则便会斗米不储,“饥寒交至”。第六章反面强调要重视农耕,孔子、董仲舒专心学业,不事农耕的行为高不可攀,借以批评那些既不劳作又不进德修业的人。
全诗环环相扣,强调农耕对生计的重要意义,即便舜禹那样的贤君,贤达的隐士,都躬耕自保,更何况普通的老百姓呢?然劝农躬耕是其一意。诗人于劝农耕作中呈现出的“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的上古气象,“傲然自足,抱朴含真”的淳朴民风,是其真正仰慕的对象。诗人写景观物,情致高远,无不体现出旷远的性情。
整首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农本思想,这一点是值得赞扬的;但诗中以“哲人”为民之主宰的认识,则是陈旧落后的。
-
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
-
古文·与孙季逑书 洪亮吉季逑足下(1),日来用
-
汉· 司马迁 太史公 ① 牛马走 ② 司马迁再拜 ③ 言 ④ 。 少卿 ⑤ 足下 ⑥ :曩 ⑦ 者 ⑧ 辱赐书 ⑨ ,教以慎于接物 ⑩ ,推 (11) 贤进 (12) 士 (13) 为务 (14) 。
-
“齐晋鞌之战(成公二年)”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 先秦散文
齐晋鞌之战(成公二年)
翻译:齐国与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被称为“齐晋鞌之战”的战争,这发生在成公二年。
全文:
成公二年,齐师救晋。晋文公曰:“齐师来!奈何?”赵鞅对曰:“不来,则晋之政命去矣。”赵盾对曰:“不来,则齐之颠覆速矣。”文公曰:“奈何?”对曰:“不能救,则以东方之兴我灭吾宗族。”文公曰:“召之。”召齐师。赵人使公子翬埋胎矢,守要害之道,剖帅
-
道听途说 清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集。十二卷一百十三则。作者潘纶恩(1796—1855),字炜玉,又字苇渔,号箨园,室号箨月山房,安徽泾县人。成书于清咸丰三年(1853)。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上海“申报
-
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长安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公卿朱门未开锁,我曹已到肩相齐。吾兄睡稳方舒膝,不袜不巾蹋晓日。男啼女哭莫我知,身上须缯腹中实。今年思我
-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 ① ,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 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 ② 。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 ③ ,其祸蔓延,讫 简公 ④ ,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
-
题解 《典论》是曹丕为魏太子时精心结撰的一部论著。《论文》是保存下来最完整的一篇。文中指出文体本同末异,认为“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反对“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并对当时作家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论,阐明各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