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赏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文章第一段由“醉翁亭”引出“乐”字,点出全篇主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段具体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物的变幻,写出了自然山水之乐。第三段具体描写游人的和平恬静以及宴游的欢乐喧闹,写出了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第四段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在议论中含蓄点名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无论是写景写人都能抓住特征,山间朝暮四时之美景、滁人扶老携幼之游乐、太守醺然之醉态恍若图画呈现在眼前,精炼却形象;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又多用判断句,层次及其分明,抒情淋漓精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
七哀 作者: 曹植 【原诗
-
《汉魏六朝散文·谢庄·月赋》原文鉴赏 陈王初
-
罗贯中 在众多的神魔小说中,罗贯中的《平妖传》是写得最早的一部,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之祖。 罗贯中的原作为四卷二十回,现存有明代钱塘王慎修精刊本,卷首有武胜童昌祚的序文。卷一至卷三正文前题“东原罗贯
-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
陈沂《瀑布泉》明山水诗鉴赏 陈沂 云间瀑布三千尺,天外回峰十二重。 满耳怒雷飞雨急,转头红日在青松。 江西庐山有多处瀑布,景色绝美。《瀑布泉》写的是黄龙寺下的黄龙潭瀑布,诗人生动真切地写出了观黄龙潭瀑
-
小说·笑笑生小说《金瓶梅》 弄私情戏赠一枝桃 走捷径探归七件事 (原文略,据齐鲁书社排印本。) 古典小说名著《金瓶梅》,作者化名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学界至今尚无定论。这部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第一部以
-
国学名句“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出处和解释
【名句】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语出《列子·杨朱》。可以吞没一只船的大鱼,不在江河的支流中游泳;鸿鹄翱翔在万里高空,不栖止于污浊的水塘旁边。比喻英雄人物志向远大,秉性高洁。吞舟之鱼:形
-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教学版·生
【4492】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教学版·生态文明建设(中组部组织编写,党建读物出版社
-
作者: 高安文君 【本书体例】
-
衡岳啼猿里,巴州鸟道边。故人俱不利,谪宦两悠然。开辟乾坤正,荣枯雨露偏。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忆昨趋行殿,殷忧捧御筵。讨胡愁李广,奉使待张骞。无复云台仗,虚修水战船。苍茫城七十,流落剑三千。画角吹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