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适薛据慈恩寺浮图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
接下去四句:“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写登临所见、所感,到了塔身,拾级而上,如同走进广阔无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阶,盘旋而上,直达天穹。此时再看宝塔,突兀耸立,如神工鬼斧,简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写登上塔顶所见,极力夸张塔体之高,摩天蔽日,与天齐眉,低头下望,鸟在眼下,风在脚下。这鸟和风,从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从塔上看,就成了低处之景,反衬宝塔其高无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写东南西北四方景色。“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状摹南面宫苑,青槐葱翠,宫室密布,金碧交辉;“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刻写西面秋色,金风习习,满目萧然,透着肃杀之气;“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写北边陵园,渭水北岸,座立着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它们是前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当年,他们创基立业,轰轰烈烈,如今却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诗人对四方之景的描绘,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着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
末了四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想辞官事佛,此时,岑参得知,前方主将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当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聩;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来的信奉,因此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
古文·对楚王问 宋玉楚襄王问于宋玉曰(1):“
-
水槛桐庐馆,归舟系石根。笛吹孤戍月,犬吠隔溪村。十载违清裁,幽怀未一论。苏台菊花节,何处与开樽?
-
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风轮晓入春笋节,露珠夜上秋禾根。(或为予言:草木之长常在昧明间,早作而伺之,乃见其枝起数寸,竹笋尤甚。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黄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腾上,若有
-
七年级课文古诗词朗诵(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七年级上课内部分1~16首古诗题目)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课文古诗词朗诵,内容包括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七年级上“课内部分”1~16首古诗题目,2016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朗读,2016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朗读。你好!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独坐
-
【原题】:锡山夜别闲孟子薪彦逸及从子宜之儿子杭之二首
-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恒
-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本是刘备的谋士,后曹操设计,使他归附了曹营。但他从此对政事一言不发,不为曹操出谋划策。比喻沉默不语。典出《三国演义》。 徐庶,字元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本名福。少时好学
-
《臣仆》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德国作家亨利希·曼(1871—1950)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写一个叫狄得利希·赫斯林的人,他父亲是个极其自私毒辣的小造纸厂老板。赫斯林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养成了胆小然而残忍
-
【3597】杰克•韦尔奇自传(〔美〕杰克•韦尔奇、约翰•拜恩著,曹彦博等译,中信出版社,39万字,2001年11月第1版,58元)△共5个部分(26
-
非铸复非熔,泓澄忽此逢。鱼虾不用避,只是照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