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入山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入山赏析》

苏天爵滋溪文稿说刘因“独好长啸,尝游西山,当秋风木落时,作一曲而感慨系之”。又说他“尝游郎山,号雷溪真隐”。据刘因送翟判官序中述翟良佐征南宋“自江淮抵闽粤……及还……后二年,予居山中……”等语,则其隐居山中,时当1279年攻陷厓山之后不久。这首七律描写的就是诗人入山之始所见的初秋山色,含蓄地表达了他那忧时避乱的感伤情怀。

首联写入山之始的视听,并点明气候、季节。诗人在一个晴朗的初秋日子,踏着野草的露水,披开缕缕蛛丝进入山中。那晶莹的露珠,袅袅的游丝,在明媚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清晰可辨,轻烟淡雾渐渐疏散;草丛中乱爬的各种昆虫,敏感地领略到初秋气候的变化,发出唧唧的叫声,似乎在向行人预报秋天来临的先兆。上句写所见,下句写所闻,有色有声,渲染出山中特有的秋意;草露蛛丝,暗示出山中寥无人迹;乱虫先声,又打破了山中的寂静,有“鸟鸣山更幽”的反衬效果。两句不仅突出了秋山的幽静,也透视出诗人体物入微的视觉和听觉。古人有“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之说(韩愈送孟东野序),诗人听虫鸣而辨秋意,正说明他那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幽人情致。

颔联写山路的曲折坎坷和景观蓦然闪现时的惊喜。曲绕盘旋的斜坡,还未转过弯就到了尽头;一片青苍翠绿的茂盛树林忽然扑面而来闪现在眼前,仿佛是从诗人怀抱中突然产生似的。这两句之警策耸观,与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以及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欲擒故纵手法,以上句蓄势衬垫下句,写蓦然发现意外景观的瞬间惊喜感受。但刘因用“忽从怀抱生”这一夸张手法,使物我距离更近,因而大大增强了“惊奇欣喜”的程度,也更富于幻觉感和亲切感,这是在前人名句启示下的独创。

颈联写诗人迷失方向和山色阴晴明暗的变幻。诗人沿着一条小路行走,山峰回环,小路也随之转折,忽然前边没有路了;诗人迷失了方向,辨不清东西南北。他放眼四望,但见两山之间云雾迷漫,飘过来,荡过去,距离很近;但因朝阳和背阴的缘故,故两山光色的明暗深浅,却大异其趣,呈现出斑驳陆离、姿态万千的动人景象。它令人想起了王维终南山中“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的境界。显然,诗人已经登上了山顶,才出现了如此奇观。

尾联抒情,表明诗人入山登临的忧时伤感情怀。“天公”,以天拟人,仿佛老天有情亦解人意,此处正表明诗人与世乖违,恨无知音,故将一腔心曲欲向“天公”倾诉,但这只是感情的一面;而在理智上,他明知“天公”是不解人意的,故用“若会”表明这种情与理的矛盾,颇见顿挫之致。这句似从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变化而来,说“天公若会登临意”,哪能相信世间丹青妙手描画得出我这一片忧伤之情来呢?高蟾

金陵晚望说:“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王安石也说“意态由来画不成”(明妃曲)。此用其意而作反问语气。诗人伤心并未具体明言,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也许是伤连年干戈不息而民生多艰;也许是伤金、宋皆亡,几千年华夏文明礼乐皆被毁弃;或许是由于用舍行藏的矛盾折磨而彷徨苦闷……总之,诗人引而不发,造成模糊悬念,却大大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此诗前六句写景,末二句抒情。写景移步换形,由浅入深,从微观到宏观,层层深入,都紧扣“入山”这个“入”字。尾联抒情,“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表面看似觉突然,实则前六句写景中的“乱虫秋意”“屈盘坡陀”“失南北”“异阴晴”等意象,已微露出诗人那内心的纷扰郁结、九曲回肠、迷茫惆怅的忧思端倪,可谓景中有情;故结句的“伤心”,正是这种忧思积淀的溢于言外和必然爆发。诗中有哀景(如蛛丝、乱虫等),有乐景(如晴日、苍翠等)则从正反两方面衬托了“伤心”之情,因而“一倍增其哀乐”(薑斋诗话)。

猜你喜欢
  • 【中学生必背】古诗十九首的诗词名句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古诗十九首》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白居易《鹦鹉》全诗赏析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谁能拆笼破,从放快飞鸣?

  • 王褒《渡河北》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褒的《渡河北》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作品。读了这首诗后,我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诗人描绘的美丽河北地区。诗中描绘的渡河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同时,王褒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浩渺的大自然和纯朴的乡村风情。《渡河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家乡乡愁的表达。这首诗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心中涌起了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温馨、深情的情感,正是王褒诗歌魅力所在。

  • 诗词《采葵莫伤根》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 ① 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注释】 ①葵:一种野菜名,即冬葵,又名冬寒菜。 【译文】 采葵菜啊不要弄伤了根,伤了根啊葵菜不再生;交朋友啊不要嫌人穷,嫌人穷啊朋友交不成。

  • 杜甫《城西陂泛舟》全诗赏析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作品赏析此与后章,当是同时先后之作。青蛾皓齿在楼船①,横笛短箫

  • 无曲学以阿世。|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无曲学以阿世。》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前日小集梅花犹在乘兴移其下杯行乐甚是夕风赏析》

    【原题】:前日小集梅花犹在乘兴移其下杯行乐甚是夕风微月朗花飞入坐者纷纷如雪待制曾丈有四并之叹谓不可无作屡属唱之因成拙句

  • 徐灿《唐多令·感怀》思乡怀人向往田园词作

    《唐多令·感怀》是清代词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人、对战乱的感慨、对田园的向往。

  •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乡愁之情和对故乡扬州的思念之情。辛弃疾在词中通过描绘扬州的美丽风景以及乡亲们的温情来传达他对扬州的深情厚意。词中隐含了对战乱时期故乡破碎的悲伤与不舍,同时也表达了辛弃疾对故乡及乡亲的思念之情。词中诗意丰富,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辛弃疾优秀的词作才华。这首词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辛弃疾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词作的典范之作。

  • 李白《桓公井》全诗赏析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