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湖北山家赏析》
此诗之堍,恰与泊樵舍一诗成鲜明对照。
从时令看,阴郁的秋、冬早已过去,正好是群旧识春风好,殷勤拂面来"的春日了。施闰章大约也巳返回故乡,正带着—主恩闲日月,吾道合江湖”的喜悦,或在家中诵读“旧书”,或泛“东溪”就友畅饮,享受着“高柳不藏阁,流莺解就人”式的赋闲之乐。家乡附近有南漪湖,这首过湖北山家是作者泛舟出游中的即兴之作。
诗之起笔颇为悠然。那当是在随水而行的小舟之上,“路回”水转之同,便见有一带“石岸”。诗人舍舟登岸,行走在谁家墙院之外。心境既不忧急,意兴自更盎然,就连那拔出“墙根护的苍苍“老”树,竟也引得他流连兴叹了。
这开篇两句吐语平平,似乎并无惊人之处。再信步走去,漫步可听到一阵琮琮、潺潺的水声。寻声丽前。才发现原来有一泓“野水”,正沿着曲曲的山脚畅流。倘要推究这水的源头,只要抬头望一眼便明白了:那是由许多条山涧细流汇聚而成的。它究竟有多清纯,而且伴和着怎样一种幽幽的草苔清香,就恐怕只有诗人才能领略到了。如果“野水合诸涧”之境,还未免过于幽清,则“桃花成一村”句的跳出,便刹那间改变了一切:幽幽的流水之音尚在耳边呜响,一派红丽的“桃花”,已如火如霞般照亮了诗人的眼目。那是春日温馨的微笑,更是山民热情的问侯。看在它的“落英缤纷”之中,正掩映着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那茅舍,那篱栅,那鸣鸡吠狗、语声人影,全随着“桃花”的耀现而显露在了诗人眼前。
全诗至此平中出奇,将读者引入了料想不到的新奇之境。不过,这里毕竟不是“桃花源”,诗人也无意像武陵人那样进入其间,以一享“山家一父老的待客热情,他只是在村头兴致勃勃地眺望几眼,便被那宁和、怡悦的生活景象迷住了:“呼鸡过篱栅”句所描摹的,该是一位慈祥的老妇,正披着午闻的清荫,或是落日的斜晖,手托食盆、穿过篱栅,吆唤着散在四处的鸡群,至于她飘散的白发,怎样拂过皱纹环布的眼眉;爽朗的语声,怎样回应着欣喜奔返的鸡呜之音,诗中芷留有许多“空白”,全凭读者想像去补充了。“行酒尽儿孙”句,则由篱栅外景转向了场院,那里的石台边,正摆开一场老少团聚的宴饮。主人公无疑是位鹤发童颜的老爹,“儿孙”们则团团围坐,带着欢声笑语,给老爹酌酒助兴,至于老爹怎样因滔酣而酡颜乜眼,儿孙怎样笑得灿若春花,包括空气中怎样飘浮着山禽野味的香味,也全可在字行间仿佛一二。
这样的生活景象,这样的淳朴和温馨,对于久在仕途中奔波的诗人采说,恐怕只有在孩提时代才领略过,并且早已被官场的烦嚣和尘俗,搅扰得恍若隔世了。而今,经了路过“湖北山家”的欣悦一瞥,便又从淡淡的记忆深处溶溶涌出,令诗人那样向往和依恋l这才是人生无限亲切的起点和归宿。与这样的生活相比,那官场的钻营、倾轧、争斗生涯,便显得何其纷扰和令人憎氏一股深切的归隐之情,由此浓浓地笼盖了诗人。好在他终于可以抽身“隐”退的可能,何不就此定下决心,在家乡领略这晚年的亲情和怡乐。“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正就在家门的对面。
全诗收结之处,正是诗人在“湖北山家”生活景象的触动下,转入对隐居生涯的动情展望之时。这其问该有几分酸涩、几分欣喜,也全留在结句之外,一任读者自已去固味了。
-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超群智慧、盖世奇才是在纷纭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逐步显示出来的。如果说,“隆中决策”第一次表现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火烧博望”第一次表现了诸葛亮的军事艺术的话,那么,“舌战群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包含冬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冬字的诗句大全,带有冬的诗句,含有冬字的诗句。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
-
法国作家蒙田有段文字,我很有感觸,他说: “我们生活的责任,不是去打仗,去扩张地盘。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应该是生活得写意,
-
古文·别赋 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况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
古代诗文名篇之诗歌·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鉴赏和解读
诗歌·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
-
作者简介干宝(生卒年不详),字令升,东晋初年新蔡(现河南新蔡县)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文
-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刘墉 苏黄佳气本天真, 姑射丰姿不染尘。 笔软墨丰皆入妙, 无穷机轴出清新。 刘墉 (1719—1804) , 清书法家。 字崇如, 号石庵, 山东诸城人。 官至东阁大学士。 工书, 尤长小楷, 得力
-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