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济南作赏析》
前两句写济南初春雪后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逢春复乍晴”句,紧扣诗题,“山郡”点明济南是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诗的具体形象所赖以产生的节候。续句“陂塘分出几泉清”,表现号称“泉城”的济南最典型的景色。济南城区,有七十二泉分布各处,春来冰雪消融,地下有充沛水源,于是处处泉眼都有清流汩汩涌出,泉水分流汇合城内城外,碧波荡漾,随地皆成陂塘。此句炼在“分”字,分而知泉眼之多,泉多水丰,故能形成陂塘池沼,这才成其为泉城。
后两句写大明湖清丽纯净的奇伟景象。“郭边万户皆临水”,是描写大明湖及趵突泉一带城区的特殊景观。在济南旧城的四沿(即诗所说的“郭边”)环绕着由珍珠泉、美蓉泉、王府池、趵突泉等七十二泉涌水所汇成的河流水域,其中北部的大明湖水域尤擅景观之胜,民户鳞次栉比,傍水而居,清流逶迤。房舍掩映,这是济南胜致。此句“临”字比较关键,它体现了泉水和居人自然地交织汇合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形成的美感。最后“雪后千峰半入城”句,是渲染春天乍降时,山郡济南所见。济南群山环绕,南有千佛山、四里山,北有卧牛山、华不注、鹊山等等,群山巍峙,层峦叠嶂,林木苍翠,钟灵毓秀。环城四顾,山色青冥,美不胜收。清人刘风诰有一联曾曰:“一城山色半城湖”,群山本不“入城”,因“雪后”看上去特别近,故有“千峰半入城”的错觉。比“一城山色”的写法,更有别趣。
这首七绝四句纯然写景,不露声色,景中饱含深情,情景交融,极富情致。无论是“逢春复乍晴”的好天气,还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后千峰”等,都包蕴着诗人对济南初春的审美喜悦,流荡着一种迷恋的情韵。
-
【注释】:(并州春半,无花可赏,追忆旧游,情动于中,因赋长句五首,公退之暇,咏而味之,庶几春色之在目也。允原知司善咏诗者,就录以赠。)
-
读书与讲话不论年少年老,读书与讲话,都是有益处的。两者相较,讲话的益处更加多些。何以故?因为话是活的,书是死的。因为对方的话,或顺
-
萧萧垂白发,默默讵知情。独放寒林烧,多寻虎迹行。暮归何处宿,来此空山耕。
-
南方饶竹树,唯有青槐希十种七八死,纵活亦支离。何此郡庭下,一株独华滋?蒙蒙碧烟叶,袅袅黄花枝。我家渭水上,此树荫前墀。忽向天涯见,忆在故园时。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树木犹复尔,况见旧亲知!
-
此刻已然过去黄昏,楼下传来“豆花豆花”的叫卖,车来车往呼啸而过的声音,屋里流淌着喜欢听的葫芦丝。一个人的黄昏,竟也是很难静下来的。
-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
-
名言: 天者,为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句意: 天是万物的始祖, 万物没有天就不会产生。 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
古文·避风岩记 张明弼避风岩在端州之北三十里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表达了作者对将军行为的钦佩和敬仰之情。杜甫在诗中称颂曹将军王霸的忠诚和智慧,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安宁和众民安乐的期望。通过丹青艺术,他赞美了曹将军的伟大功绩,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深深敬意。这首诗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历史风云中英雄人物的伟大和决然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