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秋江独钓图赏析》
全诗描写了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项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竿,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饮酒,垂钓的潇洒被刻画得活灵活现。虽然独自钓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遥中不免深藏几许萧瑟和孤寂。
前两句近乎白描,后两旬却有着无穷意味。图中看似不可能的“一曲高歌一樽酒”在作者的想象中展现出来。而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似是回归原图,但此“钓”已非彼“钓”了,赏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联想开去,那是一种感怀,或者说,最后一句已是“虚实相映”了。
再观全诗,九个“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得分毫不差,细细品味,这些“一”用得十分贴切又有情趣。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
考槃 作者: 杨文娟 【本书体例】
-
名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 桑榆: 日落时余光所在处, 此指年岁。 句意: 不要说时光已晚, 天上仍然有满天的彩霞。(表现出作者老当益壮, 还应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出处: 唐·刘禹锡
-
21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上册课件(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近义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21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上册课件,内容包括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近义词,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诗意,小学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诗意。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两句描绘了长安城中夜晚的美丽景象和繁忙的生活场景。 上一句“长安一片月”表达了长安城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的壮美景色。长安是唐朝的都城,繁华富庶,夜晚的月光洒落在城市上,犹如铺开的银海。 下一句“万户捣衣声”则描写了城市居民的繁忙生活。捣衣声是人们捣衣洗衣的声音,暗示了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在辛勤努力地生活着。这句诗凸显了长安城市的繁忙和人们辛勤劳作的景象。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长安城夜晚景象和人们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示了繁华都市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
-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翡冷翠山居闲话》 是徐志摩1925年在风景优美的意大利名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时所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这篇山居之作被称为闲话是很贴切的。作者既没有记山居时
-
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疏。垂死初闻道,平生误信书。风涛惊夜半,疾病送灾余。赖有萧夫子,幽怀得少摅。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疏。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书。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余。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摅。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韩愈 某闻木在山、马在肆,遇之而不顾者,虽日累千万人,未为不材与下乘也。及至匠石过之而不睨,伯乐遇之而不顾,然后知其非栋梁之材、超逸之足也。 以某为公之宇下非一日,而又辱居姻娅之后,是生于匠石之圃,长
-
【注释】 选自《左传·僖公九年》,引自《诗经》。 白圭:白玉制作的圭。寺是一种玉质礼器,长条形,上圆下方。古代帝王或诸侯举行典礼时拿在手里,用以表示身份。 玷:玉之瑕疵,污点。后指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