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赏析》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咏闲居是重要主题之一,也称为闲适诗。对诗人们来说,所谓闲,不仅仅是没事做或不做事,而是相对出仕忙于公务而言,所以闲居诗往往成了隐居诗的代名词。司马光退居后,不能忘怀于朝廷政治,所以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下半由此发挥。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景不是优游闲散的,而是内外交困的;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适的,而是抑郁不平的。此诗是浅显中有深致,平淡中有沉郁。这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
原题:二月十一日夜风月甚佳过水绘园听诸郎弦管灯下因遣家信凄然不成一字赋此以寄闺人
-
大学之道 ① ,在明明德 ② ,在新民 ③ ,在止于至善 ④ 。(《大学》一) 注释 ①道:根本或目的。②前一个“明”是动词,意为彰明、显扬;后一个“明”是形容词,意为光明的、美好的。③在新民:新,动
-
【解题】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小序中御史大夫张公为张守珪,三年前因功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时为幽州长史、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采访处置使。据史载,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
-
作为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它切入主题的角度与抒情的风格却不同于一般的豪放词作。上片藉抒伤春意绪表亡国之痛,以云山烟雨、花草莺燕的意象比兴象征,含蓄深婉。
-
【原题】:诸公和诗而菊开主簿沃同年乃有褒拂之语用韵谢之
-
林冲的朋友针对林冲,聶绀弩写过两句诗。一句是“家有娇妻匹夫死”。这是大实话。高太尉的义子高衙内为了染指林冲之妻,80万禁军教头林冲硬
-
为爱南山紫翠峰,偶来仍值雪初融。自嫌前引朱衣吏,不称闲行白发翁。向老光阴双转毂,此身天地一飘蓬。何时粗报君恩了,去逐冥冥物外鸿。
-
说倒提鲁迅写过一篇《倒提》,说洋人在租界优待动物,不许倒提鸡鸭,“有几位华人便大鸣不平”,这些“自叹不如租界的鸡鸭者”是“没出息的
-
孔子曰:“智者乐 ① 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二十三) 注释 ①乐:喜欢。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流动、善变的水,仁德的人喜欢稳定、持重的山。” 感悟 智者以才智治世、以变应变,如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