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恼曲赏析》
懊恼曲,亦作懊侬曲、懊恼歌。据古今乐录云:“懊恼歌者,晋石崇为绿珠所作。”懊恼曲即其变曲。南齐书·王敬则传:“ 仲雄於御前鼓琴,作懊侬曲,歌曰:‘常叹负情侬,郎今果行许。’”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借反面例子发端,含有明显的怨情。其后四句情绪发生转折,表达了女主人公仍相信人间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后八句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凄惨的爱情故事证明人间确有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这正是女主人公所希望得到的。诗的最后四句写的沉郁感人,悠悠的楚水映衬千年的野土,拉开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给后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在神驰古人爱情故事的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怀恋之情。由满平野的“恨紫愁红”则可见同情焦仲卿和刘氏的人、物极多,甚至连泥瓦匠都不忍化作尘土的这对伉俪分开,就是烧瓦也要让他们成双成对,永不分离。最后二句写的颇有新意,在沉郁中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这一联运用象征隐喻手法,借物写人。九月深秋时节,庭院葱绿的草木无不迎霜变色;惟有水上荷花,虽也叶枯蕊蔫,粉英凋零,却至死犹不改其红。诗句中一贬一褒,感情强烈;一绿一红,色彩对比鲜明,可谓瑰丽奇崛,凄艳动人。“守红死”的荷花,被诗人赋予了带有悲剧美的崇高人格,她同那些迎霜变色的绿草相对照,更显得坚贞不渝,光彩照人。以荷花至死犹红的意象喻指历代那些美丽多情,气节凛然的妇女,是诗人的独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路的古诗词诗经,内容包括关于"路"的古诗句,古诗词中带路的诗句词句,征求关于《路》的四首诗句。虚中 【句】 待暖还须去,门前有路岐。(《夜坐》) 徐凝 【句】 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别白公》) 刘得仁 【句】 外家虽是帝,当
-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 人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土地能够充分发挥优势,物品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财货能够充分敞开流通。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
-
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作品赏析[江南新词有云:“暮雨萧萧郎不归。”]
-
无限少年非我伴,可怜清夜与谁同。欢娱牢落中心少,亲故凋零四面空。红叶树飘风起后,白须人立月明中。前头更有萧条物,老菊衰兰三两丛。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①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 “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② 。(《老子·二十五》) 【注释】 ①混:浑。寂寥(
-
同日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进行墨城湖阻击战 : 5月28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一部,在墨城湖一带阻击从诸暨倾巢出犯的伪军独立第4旅。激战5个小时;将该部击溃。伪独立4旅3个营长、7个连长被当场打死。是役
-
《沧浪诗话》 一类,宋苕溪严羽仪卿著。列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 (考) 证,定诗宗旨,正变得失,议论痛快,识高格当。 (高儒 《百川书志》) 诸家诗话,不过月旦前人,或拈警句,或拈瑕句,聊复了一段
-
公退清闲如致仕,酒余欢适似还乡。不妨更有安心病,卧看萦帘一炷香。心有何求遣病安,年来古井不生澜。只愁戏瓦闲童子,却作泠泠一水看。小阁低窗卧晏温,了然非默亦非言。维摩示病吾真病,谁识东坡不二门。
-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原文】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家中,自欲弃去。傍人见已[1],而语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