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官身几日闲赏析》
这是一首劝人摆脱机务、及时休闲寻欢的小词,感情基调哀而不伤,平静而明快。
上片先由“官身”难闲、“世事”无尽说起,通俗直叙的语言,从自身的经历说起表述了做官的事多不得自由,引发共鸣。接着以“君貌”、“我鬓”,从人最容易代表衰老的部分写起,紧扣前文,申明青春不驻,人生易老,两对句各从两面着墨,下字亦颇工稳,白描自然,感情真挚,上片通过自身所体会结合所看到的,使得对于青春的感慨更深、更细、更微妙。
下片则一洗上片的感叹,提出了解决方法,顿时使得词句基调变得轻快明亮,开始叙说解决上述烦恼的办法,便言“榴花酒”之清香四溢、“金缕曲”之多情动人,用眼前事物的美好彻底消除了官机务缠身的烦恼,也为下句的感叹做好了理论铺垫。赏心乐事难得,应当及时赏花听曲,开怀享受。简单的四句,却写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参悟以及对于繁忙生活的解忧和看法,末句以尽欢、莫叹相劝,希望对方放下负担、享受生活。
该词化用诗歌句法,构思新颖曲折,语言节奏明快,字词简单平稳,通俗自然,情致含蓄深婉。
-
●醉翁操 苏轼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
-
此词作意,作者自言“避喧”,其用意实在于消解人生莫名的哀愁;但这种哀愁又是挥之不去,甚而是作者有意保留的,于是在这首词作中得以继续弥漫开来。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析: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
-
朝餐多不饱,夜卧常少睡。自觉寝食间,都无少年味。平生好诗酒,今亦将舍弃。酒唯下药饮,无复曾欢醉。诗多听人吟,自不题一字。病姿引衰相,日夜相继至。况当尚少朝,弥惭居近侍。终当求一郡,聚少渔樵费。合口便归
-
很难想象,我不在春天,不在夏季,而是在这冬浅秋深的日子里,乘车驶向沂南县城。行人攘攘。车窗外,一排排房屋粉墙灰瓦,鳞次栉比。目光从
-
【4339】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史(孙占元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56万字,2012年10月第1版,88元)30章:[1]救国真理的艰辛探索;[2]党的民主
-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
鲁连细而黠,有似黄鹞子。田巴兀老苍,怜汝矜爪觜。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高拱禅鸿声,若辍一杯水。独称唐虞贤,顾未知之耳。
-
永别儿孙功业在 一生务农勤稼穑 伯父魂归哭枯眼 长辞盛世遗风存 全心爱国勉儿孙 侄儿心悲泣断肠 唐诗屈赋书犹在 终生俭朴当典范 勤劳毕生足堪侄儿表率 铁画银钩墨未干 一世勤劳传嘉风 忠厚一世实乃邻里楷
-
宋词典故·一叶知秋 【出典】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唐·杜牧《早秋客舍》诗:“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见《全唐诗》卷五二五)宋·强幼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