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给事宅白牡丹赏析》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开头写残春时节,富贵之家趋之若鹜争相观赏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诗作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并没有着力写紫牡丹的美,甚至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次句“争”字用得很妙,不但暗示了牡丹的姿色绝伦,而且突出了赏花者的迷狂之态。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用“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承露冷”三字描写花的状态,既是实写夜色中白牡丹花承受着冷露的润泽,更是着意表现白牡丹冰清玉洁的品质。惟其不以秾艳撩人,自甘素淡,方显高雅脱俗。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
全诗通过紫、白牡丹的对比,赞美白牡丹的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
战胜国用归还战败国尸体的办法,进一步削弱战败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军队进攻廪邱,赵国派精兵勇士救援,大获全胜。齐人被俘二千人,扔下尸体三万具,遭到惨败。赵国把敌人的尸体堆成山高(当时把这么做叫“京观”)
-
【5312】中国茶道:中英文版(吴远之著,张倩叶等译,中国书店,17 5印张,2013年10月第1版,68元)△5章:茶道基础;茶道技艺;茶道新义;
-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 深密伽陀枯战笔,真成相见问何如。 风前橄榄星宿落,日下桄榔羽扇开。 照默堂中有相忆,清秋忽遣化人来。 骑驴觅驴但可笑,非马喻马亦成痴。 一天月色为谁好,二老风流只自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国礼仪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礼仪"的古诗,关于古代礼仪的古诗词,急寻讲中华礼仪的古诗词、古语。《礼记·经解》商朝 荀子原文: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译文: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
-
【名句】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语出《战国策·赵策二》。愚蠢的人对于已经成了的事实还昏昧不明,聪明的人则在事情还没有萌发的时候就已有所觉察了。两句话在具体的对比中,充分反映了智者与愚者的显著差异。
-
南山有鸣凤,其音和且清。鸣於有道国,出则天下平。杜默东土秀,能吟凤凰声。作诗几百篇,长歌仍短行。携之入京邑,欲使众耳惊。来时上师堂,再拜辞先生。先生颌首遣,教以勿骄矜。赠之三豪篇,而我滥一名。杜子来访
-
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 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徐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下雨心情烦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下雨心烦”的诗句,下雨心情低落古诗,关于"天天下雨烦"的诗句伤感的句子。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
-
《乡间野趣》之古街漫步 东山位于太湖东南部,是一个以花果丛林和明清古建筑群为特色的山水风景名胜区。我很喜欢东山,去东山的机会也多
-
刘纲与妇共升仙,弄玉随夫亦上天。何似沙哥领崔嫂,碧油幢引向东川。金花银碗饶兄用,罨画罗衣尽嫂裁。觅得黔娄为妹婿,可能空寄蜀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