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赏析》
此词是作者为自己所眷恋的能歌善舞、色艺双绝的歌女小莲而作。词之上片写今霄幽会的欢娱,下片追忆当时初见的情景,而以一“狂”字贯穿始中,小莲的风韵和作者的钟情都真切地表现出来。
上片起首两句,起笔不凡,传神地描写小莲天真幼稚,还未懂得怎样跟人细诉衷情,而她的狂放,却像钿筝中发出的热烈的乐音。“狂”,是作者最为欣赏的,他词中多次写道:“天将离恨恼疏狂”(鹧鸪天)、“尽有狂情斗春早”(泛清波摘遍)、“殷勤理旧狂”(阮郎归),企图借这个“狂”字来发抒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积忿。而小莲也是“狂”的,她不直接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情愫,而借热烈而狂乱的筝声去表达出来。“柱”,即弦柱,可以想象到小莲急弦促柱时着迷似的“狂”态。“未解论心素”,这是欲进先退的手法,次句才写出小莲的真实形象。她的真纯,她的柔情密意,她心中激烈的风暴,都凭着这“雁柱十三弦”传送出来。
上片歇拍,写小莲脸上的晕霞渐散,宿酒初醒;眉上的翠黛消残,人将归去。“霞”,指红晕、酒晕。小莲借着一点醉意,弹筝时才狂态十足。“月”,语意双关,既谓眉上额间“麝月”的涂饰卸妆睡眠时残褪,也表示良宵将尽,明月坠西。两句实写欢会的情景,艳冶而优雅,没有一点儿庸俗低级的情调。小莲天真烂熳,一片柔情,音容笑貌,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下片追叙小莲的身世。章台,街名,汉代长安章台之下。汉书。张敞传有“过走马章台街”之语,后世以之为歌楼妓院的代称。小莲旧时的家靠近“章台”居住,这里暗示她的歌妓身分。孟棨本事诗载,唐诗人韩翃有宠姬柳氏京中,韩寄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否?”后世诗人,常以“章台”与“柳”连用。词中写春风吹絮,也许象征着小莲的飘零身世。小晏浣溪沙词“行云飞絮共轻狂”,当同此意。末两句说,最可恨的是杏子成丛,绿阴满树,正妨碍她粉墙后边偷眼相窥呢!收处回忆当日相见留情时情景,她主动地去偷眼相觑,正表现了小莲不受拘束的“狂”态。
此词词旨风流艳丽而无亵媟之失。词中突出地描绘小莲的“狂”态,把一位天真烂漫而又妩媚风流的少女形象生动地展现读者面前,使人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
现代文学活动。1936年,《大公报》举办了一次文艺奖金评
-
“丁香结”,词牌名,以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诗句意为名。双调,九十九字。前片九句,五仄韵;后片十句,五仄韵。 “香袅”三句,化用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犹持红烛赏残花”诗意。一“曾”字,点出这是追忆夜赏海棠花。此言词人回忆起从前有
-
【注释】:以上四首,发表于清末留日学生高天梅所编的《醒狮》杂志某期[文艺]栏,是大师留学日本前为上海[沪学会]所撰《文野婚姻新戏》后写的诗,署名为惜霜。后在[东京演茶花女]编后的[感赋],是重录其中的二首。--引自“中国文艺”[url=ht
-
宿云门寺阁孙逖①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②。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注释】①孙逖
-
人禀天地气,乃物中最灵。性虽有五常,不学无由明。轮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绳。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仁义不远躬,勤勤入至诚。学既积於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尔曹直勉勉,无以吾言轻。
-
《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鲁迅 不记得是那一部旧书上看来的了,大意说是有一位道学先生,自然是名人,一生拼命辟佛,却名自己的小儿子为和尚。有一天,有人拿这件事来质问他。他回
-
【题 解】诗人描绘了一幅在扬子江畔与友人离别的场面,景随情变,极力渲染的是一种离情
-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
-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出处】唐杜甫《 宿府 》。 【译注】家乡的音讯早已断绝 在这连年的战乱, 关塞重重,满目萧然, 更增添返乡的困难。 【全诗】 《宿府》 .[唐].杜甫 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