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赏析》
这首词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词表现了一种出尘旷达的悠闲境界。
“先生筇杖是生涯”,开头一语是全词意蕴的形象的总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谓。词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进行涵盖,就表明他已无心于世事,完全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间。“挑月更担花”写出了山野风情之美与身在山野的惬意。以竹筇挑月、担花既能令人想见他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态,也可体味出词人吟风弄月的情趣。“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二句仍是承“筇杖”的意象进行生发,前句以“把住”筇杖作为眼前社会现实的象征,词人看透了世事的云翻雨覆,对它们‘已无所谓爱憎可言,后句把倚杖而行作为他对生活的向往,他所行之处烟霞缭绕,不啻是他理想生涯的寄托。词人在“筇杖”这一意象上该凝聚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丰富的意蕴。
下阕仍承“竹筇”的意象进行放逸之情的抒发。“飘然携去”之句就是写他倚杖而行的处处踪迹,他携着它(筇杖)到“旗亭问酒”,到“萧寺寻茶”,一“寻”一“问”暗示词人生计的清寒,神情潇洒落拓。结尾二句尤为妙笔,词人比喻自己是一只飞止无定的黄鹂,性之所至不知会飞到谁家,朱教懦晚年犹如此风趣诙谐,以活泼小巧的黄鹂自喻,表现作者有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
-
锦瑟李商隐【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1],一弦一柱[2]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3],望帝春心托杜鹃[4]。沧海月明珠有泪[5],蓝田日暖玉生烟[6]
-
汪元量《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汪元量 鼓鼙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门宴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
-
坐在村东大河陡峭的岸上冥想,盘算日子,和风对弈忘记假寐的香烟,灼唇,烧手把血液烤干。河底浪涛汹涌岸上一棵棵大树粗根裸露,瞬间倾倒仿
-
系马乔木间,问人野寺门。柳侯披衣笑,见我颜色温。并坐石下堂,俯视大江奔。火云洗月露,绝壁上朝暾。自非晓相访,触热生病根。南方六七月,出入异中原。老少多暍死,汗逾水浆翻。俊才得之子,筋力不辞烦。指挥当世
-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注释】 选自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萦带:像带子一样环绕。萦,环绕。 纠纷:杂乱交错的样子。 黯:暗淡无光。 悴:忧伤。 曛(xūn):落日的余光。这里指昏暗不明。 蓬:草名。飞蓬,枯后根断,遇风
-
【3949】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刘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9 5万字,2016年9月第1版,59元)△共25章:①懋功会师;②初
-
《南歌子》·陈亮 陈亮 池草抽新碧,山桃褪小红。寻春闲过小园东。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游镫归敲月,春衫醉舞风。谁家三弄学元戎。吹起闲愁,容易上眉峰。 词人写过“春恨” (《水龙吟》),写过“春愁” (
-
箕踞狂歌老瓦盆,燎毛燔肉似羌浑。传呼草市来携客,洒扫渔矶共置樽。山下黄童争看舞,江干白骨已衔恩。(时詹方议葬暴骨。)孤云落日西南望,长羡归鸦自识村。
-
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是时刑方措,此去难为心。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马迁下蚕
-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作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