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次李太白韵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眼前景物。诗人此日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唯剩脚下的一座空台。台下,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这联意思实际上相当于李白诗的第二句:“凤去台空江自流。”但由于郭祥正的诗以二句扩展一句的内容,因此他便得以在第二句中缀以“浩浩”、“入海”二词,来壮大长江的气势,使永恒的江山与下面衰歇的人事形成强烈对比。首联的意思并非仅仅如此而已。在古代。凤凰向来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惟太平盛世方始出现。此时,此地已“不见凤凰游”了,当年建都此地、盛极一时的六朝也相继随凤之去而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唯有高台、大江在作着历史的见证人。
颔联承上,很自然地转入怀古。诗人想起了六朝之中的最末一个王朝——陈的最末一个君王——后主陈叔宝。想当年,那个荒淫奢侈的昏君日日灯红酒绿,沉溺在歌舞、美女之中,纵情作乐。不料笙歌未彻,隋军鼙鼓已动地而来,惊破了“玉树后庭花”之曲,藏于景阳宫井中的后主被搜出,抓到长安,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凄凄惶惶跟着他一起被掳离故国,再无时日重返陈宫翩跹起舞了。唯有当时两军激战而弃下的白骨,依旧满满地掩埋在长江边野草丛中的累累古墓中,令人触目惊心。
颈联先宕开一笔,然后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阳西下时,刮起了风,滔滔长江中正行着几条船,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渐渐下沉的红日也不时随着云朵晃动着,仿佛要被那风摇落下来似的。这种景象,使诗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断地拥来新沙,日久天长,便改换了故洲的结构,如今只能见新洲而不见故洲了。
尾联紧承上联,并以感慨兼讽谕作结。诗人说:真是沧海桑田呀,岂止故洲如此?诗人进而又想到那陈后主于至德二年(584年)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两阁,它们都高数十丈,并数十间,门窗、栏槛之类。都是用檀香作成,又饰以金石、珠翠,如此华关、坚固的建筑,此时却已不在了。与那寻欢作乐的陈后主一样,都无处寻觅了。楼阁的故址处,荒草年年发,清风徐来时,随风飘动,如同在诉说着不尽的愁意。讽谕之意于此已溢于言表,足够发人深省的了。
这首发挥李白诗神韵的怀古伤今七律,作者用敏捷的诗思追念古昔,叙述今朝,用独特的方式抒发吊古讽今的感慨,其蕴意使人回味不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执子之手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类似的诗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关的诗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完整的诗句是什么啊。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
-
株林野史 清石印本《株林野史》 正文书影 1917年上海小说社排印本 《株林野史》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又名《株林镜》。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石印本,藏南
-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出处】唐祖咏《 望蓟门 》。 【意思】边地绵绵的皑皑积雪,在 日光中反射出耀眼的寒光,远处朦胧的曙色之中,高悬的旌旗在迎风飘 扬。肃穆的景象,暗示出军营的庄
-
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 明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一名《北游记玄帝出身传》,简称《北游记》。四卷二十四回。题“三台山人仰止余象斗编,建邑书林余氏双峰堂梓”。余象斗,又名世腾、象鸟,字仰止、文台、子高
-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山海经》是一部记述古代神话传说及海内外山川异物的书。《读山海经》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组诗歌
-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①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② 。 〔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出处】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 【意思】想到天地时空的悠久无限, 独自感到悲从中来,怆然泪下。悠悠: 长久。怆(chung)然:伤悲的样子。涕 (t):眼泪
-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
-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
古文·柳敬亭说书 张岱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