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四壁空围恨玉赏析》
开篇两句写思妇独处空闺,泪落湿巾的情景,对仗工整,情景凄凉。句中的“空”、“恨”、“啼”诸字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由意态直接触及到心灵,将思妇相思的情,落寞无依的苦态描摹得维妙维肖,鲜活感人。
“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这二句前句写景,点明时节,又是“秋雨梧桐落叶时”。后句言事,写意中人自离乡背井、远去他乡后,音信全无。句中“雁雁”二字的重复,突出了思妇的企盼之切和寄望之厚。“又”字则更深刻地传达出了思妇的极端失望之情,这种重复的失望要比直接否定的“不”字更让人难以忍受。这些企盼、寄望与极端失望的对比,让读者在为思妇不堪的处境感到悲伤的同时,更由衷佩服词人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别后钗分燕尾,病余镜减鸾腰。”换头二句,前句用比喻的手法,用发钗的分岔开来喻示二人的分离,后句写思妇因相思而日渐憔悴,衣带渐宽的情状,突出了其用意的深挚。
“蛮江豆蔻影连梢,不道参横易晓。”句中“豆蔻”二字暗引唐杜牧赠别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点明思妇正值豆蔻年华,却寂寞无侣,孤单一人。于是,对意中人的思念、哀怨、嗔怒之情都由此生发出来,溢于言外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全词上片首二句写其独居幽恨。人去屋空,形单影只,每日只以泪洗面。而殷云带雨,浓添离愁,雁过尽而不至,倍觉沉痛哀婉。下片写别后相思,钗分燕股,鸾镜腰损,本已不堪。豆蔻映水尚能梢影相连,人却如参商永分,况长夜难眠,参横西天,思念未已乎。哀婉沉郁,令人心碎。
全词语言凝炼,词情激切,意境哀伤,为读者描摹出了一位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饱受相思折磨的苦况,感人至深。
-
富郑公之客李君讳常,登人也。故太守李公讳师中,榜其闾曰遗直。而其子大方,求诗于轼,为赋一首。使君不浪出,羔雁亲扣门。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当时邦人化,市无晨饮豚。岁月曾几何,客主皆九原。鲁经有余叹,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一个寒冷而狂风暴雨的秋日景象。通过形容风雨呼号,树木摇摆,暗示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国的关切。这幅画面给人一种压抑和凄凉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孤寂和苦闷。这首诗充满了悲壮的气息,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总的来说,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带给人一种冷静和思考。
-
《疏影》 苔枝缀玉。 ① 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②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③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④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⑤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
-
原道[342]原道[342] 【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343]。仁与义为定名[344],道与
-
【原题】:徐刚中醴陵少府於山中寻出一洞有铭曰虬渊自然六室奇怪求诗以纪之醴陵多丁氏令威之后云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名言: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注释: 面刺: 当面指责。谤议: 指不当面批评议论。市朝: 指公共场所。闻:使……闻。 句意:
-
山兰花凝寒大地转春光,久孕花苞放暗香。奉献缘何羞露面,只缘高树老遮阳。诗词类别:咏物言志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相关作品:喜雨莫
-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周密·观潮 浙江之潮,天
-
与《散文百家》相识相知相交,是我的缘分。爱读书,不求甚解,阅百家散文,欣赏美文佳构,颇有收益,感慨之时,不觉心痒兮兮,三五成行,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