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赏析》
这是一首别后思念之情词。上片写白倚亭时的相思,下片写夜间独处时的怀念。抚今追昔,无限流连。
“烟波”二句,化用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不胜伤感。“断魂潮尾”,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相思之苦,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使上下片遥相映带,两两相形。
“古柳”三句,伤今感昔。在亭上聚首,攀柳话别,是当日情形。“骤”、“重”二字,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此时故地重游、独倚危亭时的感慨。
“凉颸”以下五句,则写倚亭时所见。先是远眺:凉风天末、急送轻舟掠过水中沙洲,黄昏时远山翠影依稀。“乍”指突然变化,“渺”指烟波浩渺,“烟碛”指朦胧的沙洲,“飞”指轻舟疾速远逝。“横”字见暮山突出之妙,令人想起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一句中“横”字的使用。远处山光水色,一片迷蒙。再看近处,江面如镜,映花照人。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人影也同样憔悴。“但有”二句,怜花惜人,借花托人,更见相思憔悴之苦。
下片转入回忆。“华堂”是化用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kūn)语:“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堂上,即此词中的华堂。烛灭,即烛暗。乃追忆初见时的情景:送走别的客人,单独留下自己。回头顾盼,传达出含蓄的柔情蜜意。“芳艳流水”则是对回盼的眼波更为传神的描绘:“流水”,描写出回盼时眼波的流动,“芳艳”则是回盼时留下的美的感受。“芳”是从视觉引起嗅觉的能感,“艳”状眼波的光采;随眼波的传情仿佛感到美人四溢的芳香。
“素骨”三句,写玉腕纤指分瓜时的情景。“素骨凝冰”,从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语意化出,亦即苏轼洞仙歌所说“冰肌玉骨”,以状手腕之洁白如玉:“柔葱蘸雪”,即方干采莲诗所说的“指剥春葱”,用以描写纤指的洁白,用字凝炼。
以下为秋宵的怀念。不洗清尊,是想留下残酒消愁。“梦不湿行云”二句化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话,而语言清雅,多情而不轻佻,表现梦中与情人幽会,未及欢会即风流云散,醒来残泪满沾衣衫的情景。结句写秋宵雨声和窗下蛩声,伴人度过孤独无眠之夜。结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冷的心境融合而一,增强了怀人这一主题的感染力量。
这首词脉络细密,用意尤为绵密。“但有江花”二句、“清尊未洗”三句的炼句,“渺烟碛飞帆”三句、“素骨凝冰”二句的炼字,尤显功力。“眼波回盼处”二句、“可惜秋宵”二句的写情,既精炼,又空灵,于缜密中见疏放,在梦窗词中为别调。
-
《汉魏六朝散文·刘琨·为并州刺史到壶关上表》原文鉴赏
-
欲构中天正急材,自缘烟水恋平台。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
帘外风筛,凉月满闲阶。烛灭银台,宝鼎篆烟埋。醉魂儿难挣挫,精彩儿强打挨。那里每来,你取闲论诗才。咍,定当的人来赛。
-
苏轼《沁园春》苏 轼 苏 轼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 ① ,晨霜耿耿 ② ,云山摛锦 ③ ,朝露漙漙 ④ 。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⑤ 。微吟罢,
-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后期也。
名言: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后期也。 注释: 宪: 法令。俗: 民情风俗。被: 服从之意。 句意: 有命令就能执行实施, 有禁令就能制止, 法令所到之处, 民情风俗就
-
少年信美何曾久,春日虽迟不再中。欢笑胜愁歌胜哭,请君莫道等头空。 作品赏析【注释】:少年信美何曾久?春日虽迟不再逢七绝《劝行乐》作于洛阳。这两句是劝告人及时行乐并珍惜时光和青春——少年的美妙时代不可能
-
菩萨蛮 温庭筠 宝函钿雀金鸂鶒, 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 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 此情谁得知?
-
《孝衰于妻子。》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猗猗井上桐,花叶何蓑蓑。下荫百尺泉,上耸陵云材。翠色洗朝露,清阴午当阶。幽蝉自嘒嘒,鸣鸟何喈喈。日出花照耀,飞香动浮埃。今朝一雨过,狼籍黏青苔。斯桐乃谁树,意若铭吾斋。常闻汉道隆,上下相和谐。选吏择孝
-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直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段佳话。据说司马相如富有才学,但家徒四